浅说湖湘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
书法史上,宋代四大家"苏黄米蔡"的"蔡",本来指蔡京,但因为蔡京是奸人,便把比他的字写得差多了的蔡襄给顶替了。我们现在家里挂在客厅的字画,当然是名家的好,更重要的还要看作者的品格形象,要让主人感受荣耀,体味高尚,沐浴吉祥。现在我们的书家不太注重文学修养,只要是唐诗宋词,拿着书就照抄,不管是什么用场,比如买个新房子,挂在厅里本是怡养心性的事,结果写上一首悲惨凄烈的宋词,看上去就晦气;本来是结婚的喜事,却写上一首边塞出征的诗,刚结婚就孟姜女哭长城,要败了人家好事,还真负不起责任。我看这种低俗的书家应当不会为世所重。还有一些书家开口闭口多少钱一平尺,把自己的人格都卖了,试想,当你的艺术创作完全商品化以后,人的尊严就会大大掉价的。当然,我决非否定一切艺术品的价值,况且艺术家的生存和活动需要物质作保证,我指的是不能唯利是图。艺术创作的主体还是以精神愉悦为前提,物质价值只是外延。对人格的关怀,悠远而深刻地影响着艺术作品的审美原则,湖湘人更看重这一点。
北宋时期主政岳州的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请好友范仲淹为其题记,以纪其盛,滕子京只是给范仲淹去了封信,随信寄上一幅山水图卷《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并没亲临岳阳,亲登斯楼,却写了这篇千古名作。
两人同为迁客,谪贬地方,却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刻骨铭心地影响着湖湘学子的精神品格。屈原的《天问》,问了170多个问题,流放江湖,却心忧国事,拳拳之心,弥足珍贵。
"草圣"怀素,25岁出游,历时十年,游走于名山大川,为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提高创作水平。以书会友,广交天下名士,为的是增长见识,历炼人生。真正一个不可回避的,是为了推介自己,以图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体现人生价值,这是一种进取心态,这是一种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