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湖湘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
3、标新的审美特质注重自我塑造和自我突破。
关于创新也是当今书坛值得关注的事。自八十年代起书法艺术一度呈繁荣和发展的局面,各种比赛、展览、研讨会关注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创新。创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不是刻意所为就能够实现的。简单的点线形状改变,结字故意追求怪异,做些水墨浓淡的游戏,抑或一味地加上一些三岁小孩的所谓童稚气,或故作矜持地给线条以苦涩感或沧桑感,或将一些中国画里的抽象线条机械地移植到书法中来,凡此种种,都是无知的表现,是无聊、无奈,甚至是无耻。书法艺术的创新,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不要轻言创新。一切缺乏学术支撑的创新,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
简而言之,创新是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自我塑造,是人生的自我突破,讲求水到渠成。创新的前提是对经典的诠释和解构。何谓经典?它的本义是经书和典章的合用,辞典的引申义解释为:经典是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经久不变的万世之作。李白的《将进酒》是经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是具有典范意义的一种人生态度。东坡的《前后赤壁赋》是经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文学创作要有空间感,要能思飘云物外,诗入画图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经典,除绘画本身外,它再现了一段历史。齐白石的虾是经典,郑板桥的竹子是经典,八大山人的水鸟荷花是经典,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立的风貌,是中国画里的标杆。阿炳的《二泉映月》是经典,用优美的旋律无尽地诉说着沧桑的人生,听者无不为之心旌摇荡,难以释怀。书法艺术前人为我们创造了无数经典。比如怀素《自叙帖》,当然是经典,试问:怀素何许人也?《自叙帖》里书写了什么内容?创作动机是什么?是在何种状态下完成的?这些背景资料你知道多少?线条质量和线性情绪怎么去剖析?谋篇布局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取法于何人何帖?美学要素有哪些?对中国书法草书的贡献及其影响如何?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大课题。单从技法层面来分析,我们发现,怀素《自叙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创新成果。其一,以篆书笔法,用纯粹的中锋,去掉用笔过程提按绞转的变化,牺牲笔法运动的丰富性,从而换取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点线组合的不可端倪的变化。其二,以奔腾的线性自由为审美表达的绝对地位,从而忽略一切影响发挥的羁绊,不再关注个体字形的准确性和可识性,大多是在草书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简化,几乎变成了一种符号,以图挥运的气势连贯。其三,以整体的排兵布阵为宏观视眼,突出章法的至高地位,从而弱化了笔法的相对地位。只有把它全面消化了,有效吸收了,合理取舍了才有资格谈创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