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方舟:吴冠中身家性命画图中
五O年代,吴冠中作画以水彩为主,时也兼作油画;六O年代,水彩与油画并重;七O年代,以油画为主,并开始尝试作水墨;进入八O年代,则渐渐以水墨为主并兼作油画,不时在油彩与墨彩之间往返穿梭,轮番作业。但整体而言,水墨越来越成为其绘画的主要媒材。吴冠中正式尝试水墨画,是在一九七四年,至今正好二十年。那时他还住在大杂院的陋室之中,没有条件作油画,便练习作水墨。五年后,我们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吴冠中画选》中,已看到多幅精彩的水墨作品[两后山村]、[ 林溪水]、[鼓浪 ]、[海滨渔村]、[鱼塘]等。
一九八O年,四川美术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吴冠中国画选》,至一九八五年,已连出四辑。四辑国画选忠实记录了他在水墨领域的十年探索行程。作为回顾,他转录这四本国画选辑写的序,再加一个前言发表出来,名曰[水墨行程十年]。如今又是一个十年,吴冠中在水墨之乡已留居二十年光景,二十年走南闯北、风风雨雨,终于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拓出一片新天地。学生时代,吴冠中投身于潘天寿门下,认真研习过一段水墨,但当他重新拿起传统的工具材料时,却没有返回原来的基点去起步,反而完全是在新的立足点上开始他的工作——亦即是说,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准备在传统的规范下,进行他的水墨探索。
吴冠中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一条与传统水墨画的笔墨要求格格不入的路,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派画家认为他[不入流]的原因所在。这些画家的看法有他们的立场和角度,传统文人画的价值取向,的确是建立在笔墨的基础之上。问题在于,进入二十世纪的多元时代,水墨画的价值取向未必只有[笔墨]这一个座标。水墨作为一种艺术媒材,当然可以发展出多种型态,而对其价值的确认,更绝对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标准作出不同选择。
吴冠中在水墨中寻求的不是传统的笔墨价值,所以也不宜用相应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他的画,改变了水墨画的原有走向,创造了新趣味;他试图在水墨中建立新的价值观,确立新规范。不管他实际上做到多少,这一课却绝对是时代所要求于艺术家的。作为二十世纪的艺术家,如果不能意识到现代文化环境带来的文化心态和 美趣味的变更,不能自觉到新的文化规范由此逐步确立;那么,将很难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这个时空交 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吴冠中的艺术选择,正紧紧扣着时代主题,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经 线上,寻找艺术的切入点。
吴冠中在油画中植入水墨的基因,又在水墨中融入西方现代的造型观念,同时他在两个不同天地中探索,你中求我,我中求你,将东西方艺术的血液混流在一起,从而为他的艺术建立起新品格、新趣味。而这种品格和趣味,正是随东西交融的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对于一个艺术家,我以为再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建树了。
吴冠中的二十年水墨行程,历经了七O年代后半期、八O年代及九O年代前半期三个阶段,若从风格演变的角度看,大体上也与这三阶段相吻合:七O年代末到八O年代初,作品偏繁、偏浓、偏具象;八O年代中期以后,作品偏简、偏谈、偏浓、偏抽象(半抽象);进入九O年代,作品又 繁、 浓,几近黑色世界,并且有不少作品进入纯抽象状态。画家自称此一阶段为黑色时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一阶段的作品的确是愈画愈浓、愈画愈满、愈画愈繁密、深厚。画家何以在九O年代会出现这么令人触的变化?这中间自然隐含着形式演进的规律,如由繁至简再进入新的繁;由具象至半抽象再到纯抽象,都是艺术进程必经的过程。然而吴冠中在九O年代出现的变化,若仅从形式自身演进的角度验证,还远远不够。吴冠中在九O年代出现的这种变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质的升 ,朝向精神领域 进,是他的艺术渐臻佳境的标志。特别是这位一向以[画幸福](熊秉明语)为职志的画家,现在却转向了人生这个大主题,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对人生的慨叹与思索,不能不说是一大转折。因此,想探知深广的精神 面欲望,才是构成这一转变的更为内在、也更为强大的动因。
综观吴冠中近年作品,不难看到这样一些与生命、人生相关的主题:[年华]、[生命]、[春风吹又生]、[岁月风华]、[春秋几何]、[流年]、[沉沦]、[色色空空]……这里既有对岁月流逝的追思与感伤,也有对青春年华的礼赞与向往。画家电器 然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间日益有限,但这种紧迫感却带给他加倍的奋进,借助源源涌现的创作激情,不断催生出新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