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综述
广州美院教师齐喆通过对新兴木刻优秀作品回顾分析,得到这样一种启示:木刻家来自对社会、人生关注的不得不宣泄的激情是新兴木刻魅力的深层源头。是精神、感情因素使这些木刻家在“技术”问题上表现出一种特殊的主动性与驾驭力,从而超越了他们当时事实上存在的“技术”、“技法”上的不足。进而指出当前版画界一些人沉溺于对“版”的效果的钻研,与“画”的目的越离越远,反映出技术性对艺术性的抑制力量,也就是“版”对“画”的抑制。
在版画技术语言与文化情境的关系上,齐喆认为版画是一种文化形态,一种艺术样式。它具有文化艺术的共性,与历史、民族、人类大文化的深层发展及现实的社会形态形成有机的联系。齐喆认为:与国画、油画一样,版画是“版”与“画”结合成一体的一种绘画样式。“版”是个性,“画”是共性,共性要落在个性上,个性要体现共性的因素。版画的落脚点不应仅放在“版”上,而应放在“版”与“画”的结合体上。可以说,真正的“版画本体”也是超越了“版画”而与“绘画本体”、“艺术本体”相一致的。
第四场
人民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传席在下午发言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代美术需要文化。他批评当代美术家没有文化、没有思想,人云亦云。其次,描绘没有意义的东西,画山画水、画花鸟,没有多少意义,就是没有文化的体现,相比较古人在处理这些题材、笔墨的内涵、表达的差异中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深刻研究和认真创作,都有很深刻的意义。没有文化和思想是时代的毛病,不是艺术界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没有文化。
他认为,民族性内涵最关键就是文化。现在很多画家恰恰缺少的就是文化,靠一点技术吃饭。从技术上升到工艺,需要一定的传统,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没有文化的人,他的技术永远上升不到工艺,现在美术界、画家技巧不缺,最缺乏的是文化。
广西桂林师专陈立红在发言中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借用越来越普遍。针对这一艺术现象,陈立红对中国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借用与转化加以分析论述,并关注对借用与转化的过程及结果。陈立红认为,应该对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相关知识进行深入考察,通过探根寻源来联接中国当代艺术与民间美术之间的关系,以便找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某些谱系。陈立红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借用与转化情况复杂多样,由此从观念、图像、手法、材料等方面来进行梳理、分析和阐释,为中国当代艺术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陈立红认为,只有建立在尊重、信赖并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本土艺术基础上的借用,只有经过转化再造为合乎当代语境,并彰显出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在发言中对现代性与民族性进行了解读,并从民族关系解读现代性。他认为,民族性和时代性有一个文化的前提,文化的民族性是各民族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由于自身历史、地理、种族综合作用,逐渐形成的民族性,面向世界文化潮流过程中,体现出来多样文化特点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