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综述
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安远远曾参与筹备第七届全国美展一直到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她在发言中谈到美术馆和全国美展的关系。安远远回顾了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时期建立美术馆的坚忍和曲折,而由毛泽东同志命名中国美术馆,才真正确立起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性质、公共传播和教育的职能。每届全国美展带来的关键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审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教育和引导的作用,以及带来的历史和文化思考,彰显出作为人类文明的历史结晶的博物馆的重要意义。
安远远认为,全国美展五年一次,带来的美术界的期待和竞争,成为很多年轻艺术家成长的平台。大家总结很多问题,但在艺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比较泛滥的时候,肯定有善的、优秀的、可以取代的东西在悄悄地生长,中国的文化从来都不会被某一种问题完全认定,这在几届全国展览里都可以看到。
安远远认为,艺术带来思考和教育意义。审美不仅可以代替宗教来救赎人身的,也可以对社会起到安稳和和平作用,尤其现在物质生活达到基本平衡后,从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中,艺术的新审美、文化关怀成为最重要的选择。
安远远表示,九届以后的全国美展在评选机制和评选格局里,已经做了非常好的制度性的约束,但是制度约束不代表所有的一切都能够解决。很多艺术家还在模式化和一些问题化过程中考虑自己的判断。现在的全国美展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美展对公众和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容易和密切。当真正赋予艺术家一定责任的时候,艺术家的历史胸怀、文化水平和修养,才成为最重要的挑战。同时艺术家的技术语言和创作能力,便是支撑艺术家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这两个方面的有效统一,任何东西都不会成为经典的、有历史意义的作品。美术馆作为社会衡量美术作品最关键的地方,在全球化的时代的公众的平台和社会媒体,给艺术家的准确认定的时间段和认定的期限变得非常容易而且几乎同步。
第二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在发言中谈到美术民族性。他认为,美术的民族性与艺术的制作、与艺术的某一种符号、与艺术的技法规范不能等同。水天中认为艺术的民族性应该表现在艺术必需的气质,艺术家的生命感觉、生命方式以及艺术的生存方式,或者说艺术家切入艺术的一个切入点。如果艺术界在形式和情调上引导画家趋向复古的话,会使美术民族性失去生命活力,失去我们继续将它传递到我们以后艺术的可能性,因为生命的活力关系到艺术的存在,也关系到艺术民族性的存在关键因素。
水中天表示了对近年来一些现象的怀疑。近年来中国画界把许多画家的关注点引导向笔墨,有一些中国画家提出了正本清源的口号,有一些中国画家提出来应该向黄宾虹学习。水中天认为,把艺术创造置换为一种形式技法的锤炼,或者模仿黄宾虹的潮流,这个潮流对中国当代艺术活力产生的不是促进作用,而是一种促退作用。
水中天认为今天中国的生活、艺术和文化,确实受到了一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挑战,但是仍然保持着浓厚的中国民族特点。他认为,中国人、中国人的语言、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会继续保持它那种强烈的浓厚鲜明的民族特点,并且他对中国民族性的保持和传承持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