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谈鹿山之都
重新为吉林城市定位
本文所属专题:刘学义艺术专栏
六、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松花江流域特殊的台文化,它与黄河流域的台文化一样,都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古中原鹿(夫)台:是用土堆积起的高台,在台上建有宫殿、台榭等建筑物。是君王、侯臣登楼阁、望气祥,享乐的地方。在东北地区,台、榭、殿,同样都是供古代统治阶级享乐的建筑物,是专供王侯将相远望、游观,和观察敌情的指挥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历史的文脉!笔者最后确认:夫余王国“鹿山之都”的建城理念、和立国名的思维,都是殷商古老文化的延续……因为夫余没有创造文字,所以没有留下关于烽火台﹙鹿台﹚的文字记载。然而《三字经》中却有“烽火戏诸侯”的史记:西周立国八百年后,最后一个君王,周幽王淫秽耻恶,为得取美女褒姒为艳一笑,点燃20余座烽火台。当各路封侯汗流浃背、风尘仆仆地带领救援队伍赶到时,才知道:烽火戏诸侯,是为了得取美女破艳一笑。然而,到了申侯联合犬戎真的进攻时,烽火台再也调不动军队了,导至天下大乱,西周四分五裂。诸侯争雄:西周东迁,变成东周小国,直至灭亡……从此,周王室失去共主国家的地位和信任,并留下了“女人红颜祸水”的历史故事……说明烽火台﹙古鹿台﹚,还是玩乐之地。朱熹《诗集传》即《国语•楚语》中说:“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说明了榭、台的作用。春秋时,楚灵王修建章华台,高十丈,宽十五丈。建成后,灵王与伍举一起登台,灵王赞道:“台美乎。”伍举说道:“国君应以任用贤能为美,不应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丹楹刻桷’为美。”说明当时的“台”,不仅是守备城的僚望台和指挥台,而且还是王公贵族观花赏景的行宫居住所在地。《战国策•魏策》记载:“梁王魏婴与诸国侯于台宴饮,鲁君论亡国之因:是酒、味、色于高台。”说明了当时的台,成了吃、喝、玩、乐 之场所。东团山内城,坐落在山顶之上,依山傍水、风光秀美……研究“鹿山之都”的建城方略,极其深奥建筑理念,是座非常有探讨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笔者确认:鹿山内城是古夫余王国最高统治者在“鹿山之都”观测敌情的了望台、中心指挥台、欣赏风光的行宫大殿所在地。为什么这样讲呢?根据鹿山内城(山顶平地)分析:面积大小正符合建鹿台需求。面积太小,建不了宫殿、台榭、烽火台等建筑物。面积太大,影响观光了望。因为古人没有望远镜,所以建夫台指挥中心必需具备能观察到护城河、包括南城子在内的外城、中城、内城的情况。而且在护城河以外,必需保证敌箭不到夫台。查阅中原用土堆积的台文化、考究吉林市的乌拉内城“白花点将台”的结果,更加证实了这个观点的正确!详见《乌拉博物院》。东团山东面:从南面炮台口至江北土城子之间这片狭长的松花江冲积平原,才是“鹿山之都”的居民生息之繁衍栖居地。这里符合古代都城必须平坦开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富产鱼米、山水环抱,易守难攻等能施展“龙飞凤舞”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