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复调”的再造与对象的解放

2010年11月22日 14:21:35  来源:文艺研究

三、从艺术到装饰:“复调”的陷阱

格林伯格说:“绘画停止的地方,就是装饰开始的地方。”但是“这样的问题,在纽曼(Barnett Newman)、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罗斯科(Rothko)等抽象表现主义者那里其实已经被克服了。”24

与抽象想表现主义的偶然性不同,李华生的创作尽管也基于笔墨之细微变化,但相对而言,整体上还是缺乏偶然性。偶然性的阙如,加之规则、统一的画面构成,更重要的是对于“平面性”的超越,决定了它不光是从开放的、立体的话语方式及观看方式,且既便是从单纯的画面形式,也同样接近恰恰为格林伯格所批判的“极少主义”。在格氏看来,和“达达”一样,“极少主义”已经不纯粹了,因为它消解了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25对于这样的“新奇”,他表示无法接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格林伯格否定“新”本身。比如他认同波洛克的“新”,就是因为波洛克的作品符合现代主义绘画的“平面性”、“媒介性”与“纯粹性”等特点。26李华生的“水墨格子”尽管也持守着“平面性”与“纯粹性”,但事实上它已经超越了“平面性”与“纯粹性”。因此,若仅凭格林伯格的理论及观点,那么,“水墨格子”即便是“复调绘画”,也是反“复调”的“复调绘画”,或者说是一种反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殊不知恰恰是这样一种形式,反而比抽象表现主义更容易跌入装饰和样式化的陷阱。因为,单就画面形式而言,“水墨格子”无疑比“复调绘画”更具“重复性”、“统一性”、“规则性”、“平面性”和“纯粹性”。可见在形式层面上,二者皆持守着这样一个严格的、甚至狭隘的艺术边界。反过来这也告诉我们,只有在一个开放的、非对象化的话语视野中,李华生的创作方能获得时代的自觉与认同。

不仅如此,这其中实则还潜在着另一重样式化的危险。作为一种重复性的劳作,久而久之,书写本身必然变得愈加上手、熟练,也愈加方便、快捷,直至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虚无。(传统)技艺(或“手艺”)可以给予时间,在延迟中显现个体的有限性,(现代)技术则是在压缩时间,其并不考虑是否与现实照面,也无法关涉个体的有限性。“上手性”则证明了技艺向技术的转化事实。此时,其已经不再具有原初的时间性和人文性,而恰恰是一个去时间性和去人文性的过程。且即便我们承认一旦重复就必然含有反时间性、反劳作性及反虚无性,并认同“反时间的时间”、“反劳作的劳作”及“反虚无的虚无”这一悖论性存在,也无法避免劳作沦为抽象的劳动的可能,而一旦如此,悖论必然被彻底瓦解,艺术也终将走向装饰。殊不知,这已经有效地反证了它的时代针对性及局限性。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