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百家争鸣

李金泰:中国书法自楚简始

——论楚简的书法史意义

2010年12月30日 11:37:3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李金泰艺术专栏  

我们认为,这首先取决于楚人良好的民族文化心态。楚人极富创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继承着华夏民族的种种优良传统,并时刻幻想着逐鹿中原以华夏正统君临天下;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善于从远古神话和楚地十分活跃的宗教文化中吸取养料,加上南方蓊葱郁勃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江河湖泊,虎狼熊罴,奇花异草,风云雷电……所有这些大自然中充满了无穷生命活力的自然意象,无一不启迪着他们的睿智,激发着他们的艺术想象力。这些意象象基因密码一样,植根于楚人秉赋特异的心田中,层层堆砌,密密积淀,在电光石火之间,雄奇恣肆、瑰丽浪漫的楚文化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辞赋,荒诞神秘激越狂放的歌舞,诡谲奇肆色彩斑斓的绘画,飞扬流动奇肆博大的书法……楚文化几乎在中国艺术的每一个领域开辟着自已的新天地。其次,楚人有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他们从深山大泽中走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数百年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灭国数十,由化外之民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成几霸中原的泱泱大国,楚国的先民们正是在开疆拓土的伟大斗争中改造了自己团结了自己也发展了自己。正因为如此,楚国人表现出较其它国家人民更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的第一个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出自楚国,其原因盖出于此。当同一个时期在本国不得意的苏秦张仪之流,往来奔波于诸侯各国干禄时,伟大的屈原却宁可流放自沉也绝不离开楚国半步。楚人的这种爱国精神后世得以发扬光大,成为我华夏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第三,楚人在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的“不服周”心理为楚文化的自我发展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和空间上的自由。在今湖北湖南的广大地区流行一句口头禅叫“不服周”,意思是不服从、不服输。这句口头禅在楚地流传几千年,至今不消失,由此可见楚人之“不服周”心理有多强烈和顽固。楚并非周王室分封的八百诸侯之一,又是蛮夷之地,南方小国,周王朝长期以老大自居,动辄征伐,史载,“周昭王南征不复”。这一方面极大地伤害了楚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另一方面 又激发了楚国人自强自立的民族意识。随着王朝式微,列国雄起,又加上南北政治上的对立,地域的阻隔,楚国人漠视周天子的权威和淡化中原文化的影响,更自由地发展自身的固有文化,逐步地形成具有鲜明独特的地域风格的楚文化就是势所必然的了。早在春秋晚期,楚国的文字形态就大异于中原各国,盛行异体字,省形字,通假字,乌虫书;即使是楚国的王孙贵族,对于神圣的“庙堂文字”-金文的处理也是相当随意的。这只一要查看一下出土的楚国青铜器便知端的,如《楚公家钟》(见图九)等。第四,楚文化的原生态来源于“巫文化”,这是楚文化浪漫气息的源头。楚人尚鬼祟巫,喜卜好祀,保留着氏族社会后期强烈的原始宗教意识和图腾崇拜观念。楚文化艺术的辞赋、歌舞、绘画、书法无不与卜筮祭祀相关,如屈赋之“九歌”“九章”,实际上是屈原为楚人祭祀写的祝词和歌谣;一些竹木器和陶器上的彩绘,更多地是对卜祀场面的描绘,而子弹库帛书上的神怪画面更加重了文字书法的神韵。楚文化表现出的浪漫、瑰丽、奇肆、诡谲正是“巫文化”意识的必然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巫文化”就没有楚文化的种种艺术形式。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