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百家争鸣

李金泰:中国书法自楚简始

——论楚简的书法史意义

2010年12月30日 11:37:3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李金泰艺术专栏  

(一)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艺术。中国书法就是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背景下,从自发的文字形态走向自觉的书写时代,由实用的文字符号演变为奇妙的艺术。完成这一伟大艺术变革的正是南方的楚人,见证这一伟大历史的是起于地下的楚简帛书。

楚简帛书是指从古楚地(即今之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东等省的全部和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代的楚简和帛书(见图一)。(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将其简称为楚简。在本文中,“楚简”这一概念既指出土的简帛实物,又指这些简帛上的文字和书法)。近几十年耒,各地出土的楚简数量己达8000多枚,再加上长沙子弹库帛书,战国楚文字总量已逾十万。这是华夏文明无与伦比的宝贵遗产,具有多学科、多领域的重大价值,全息地反映了多重的文化学术意义。现在,楚简研究己成为时下一个世界性的学术热点,“有人曾以十九世纪末因甲骨文的发现而取得卄世纪历史学的突破性成果为喻,认为卄世纪末大批楚简的发现会使中国的历史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李守奎《楚文字编》)。这些楚简全部是墨书遗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用毛笔创作的艺术瑰宝,其书法史意义和书法美学价值旷古绝伦,无论我们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分。可惜至今还没有引起书法界的足够重视。笔者不揣浅陋,欲从书法史方面作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1.jpg


(二)

讨论楚简的书法史意义必须先弄清楚书法的涵义。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关于书法本质意义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尽管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两个基本点大家是认同的:即书法的载体是汉字、书写的工具是毛笔。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书法具备了艺术必须源于生活和自然,艺术必须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必要条件。毛笔的书写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毛笔柔软而富于弹性,能够表现出力度、矢度、速度、厚度、韵律、节奏等等,它使书法获得了艺术必须讲究变化而又内涵丰富的特性。“自从出现了毛笔,这才有了真正的现代书学审美的新范畴”(周汝昌《中华汉字的书法源流与“聿”字出现的意义》)。因此,周汝昌先生誉毛笔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由此观照中国书法史,作为一门艺术,中国书法启于何端肇于何时呢?有人说中国书法是和中国文字同源同步的,他们认为中国书法自甲骨文始。那我们就要问:甲骨文和金文是毛笔书写的艺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理由很简单,它们不是写,是刻或铸。至于刻铸之前有否书写过程,我们无法确定;即便有,那也只能是为了刻铸而进行的一个中间环节而己。某些殷墟卜辞,刻划爽利,布局造型都有一定的艺术性;更多的商周金文,在文字的造型和刻铸的工艺上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毫无疑问,甲骨文和金文都是美的,它们显示出来的契刻美、范铸美、组构美、线条美(关于线条后文还要讲到),至今仍令我们激动不已。但它们不是书法美,因为书法美的核心是行笔美,不具备行笔美的甲骨文金文不是书法。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