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讲述名画背后的故事
本文所属专题:刘春华艺术专栏
1995年秋,经过慎重考虑的刘春华最终决定委托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毛主席去安源》公开拍卖。据刘春华回忆,在与拍卖公司的接触中他已知道画作不会流拍,此时的他如释重负,至于画能拍多少钱他并不很在意。当然,拍价越高越高兴,说明价值越高嘛!
当天,拍卖会场气氛十分热烈。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从100万元起拍,经过45轮叫价,最终被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以605万元拍走,创下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并将此记录保持近十年。
名画引出5场诉讼 画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1998年8月,中国革命博物馆以财产返还为由将刘春华和中国建设银行告上法庭,请求判令被告返还“非法处置占有”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1999年10月19日,自称当时参与创作的郝国欣、李绍洲二人起诉至法院,请求确认该油画为合作作品,着作权为集体所有,并认定刘春华侵权。
2001年3月15日,刘春华以李绍洲承认是他同有关部门商定的“北京院校同学集体创作刘春华等执笔”的错误署名,侵犯了自己的署名权为由反过来将李绍洲反诉至法庭。
据刘春华回忆,拍卖结束后,刘春华就向税务局提出纳税申请,但由于当时国家对艺术品拍卖所得如何纳税没有具体法律规定,刘春华想向当年参与安展工作的小兄弟表示表示心意的意愿也因纳税问题而被搁置。直至1998年1月4日,画家按税务局核定的76.32万元完税。1月10日,郝国欣等二人即通过律师找上门来,指刘春华将《毛主席去安源》一画“占为己有,私自拍卖,独自获利”,并要“在新闻界公开这幅画真实的创作过程和依法追回我们应得的各项与你共有的所有权的权利”。
围绕《毛主席去安源》画的权属之争,画家刘春华、文物局、博物馆、第四第五第六者……激起一场场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