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讲述名画背后的故事
本文所属专题:刘春华艺术专栏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文革中曾与样板戏、语录歌并列三大红色经典;并以招贴画、邮票等印刷品发行九亿余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画;1995年10月被中国建行以605元竞拍收藏,创下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是建国以来创作的作品中唯一一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的美术作品。然而,此画的作者、北京画院原院长刘春华先生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及以后岁月,却经历了一场悲喜交加的人生。
黑土地走出的大学生
很久以前,在东北松嫩平原上有一处宝地,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一江五河在这里流过,平展展的牧场,风吹草低,牛羊肥壮,这就是泰来气。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成吉思汗的后代,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
每年春季,肥沃的土地上,用镐刨松土地撒些种子,不铲不趟,由着劲儿自己长,到秋天就能收获很多的粮食。牛羊肉、稷子米饭成为人们的主食,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1944年10月,刘春华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农家,兄弟姐妹5人中,他和二哥自幼喜欢画画。1946年解放后,家里挂起了毛主席的肖像,爹、妈常说:是毛主席、共产党让咱过上了今天的生活。也就是在那时,毛主席在刘春华幼小的心里扎了根。刘春华七、八岁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妈妈有一个没有装面的粗白布面口袋,一直想要亲手画幅毛主席像的他兴奋异常,躲着妈妈,将面口袋拆开洗了一遍,刮了锅底灰加胶调成黑颜色,画了一张戴八角帽的毛主席像,并找来高粱杆插在两头用线缝成一个画轴,挂在墙上,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正在这时,刘春华的妈妈从外边进来,翻箱捣柜地找那个面口袋,忽然一抬头,发现墙上多了一幅画,仔细一看那画布,气愤地转过头,冲着春华叫到,“我收得好好的面口袋让你给毁了?”此时的刘春华才知道捅了娄子。
有了第一次画毛主席的经历,刘春华还用泥巴做过毛主席塑像,用泥巴做的志愿军小雕像还参加了学校的展览。初中毕业后,和他同在一班的姐姐选择了念师范,而刘春华却坚持要学画画,1959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院装潢系学习,实现了终生从事美术事业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