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讲述名画背后的故事
本文所属专题:刘春华艺术专栏
一幅未完成的作品
1966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全国红卫兵走上街头,向“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发动猛烈攻击,艺术院校红卫兵也初试锋芒。
当时,全国掀起批判刘少奇的高潮,为了揭露刘少奇在安源工人运动中的所谓“罪行”,宣传毛主席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功绩,1967年夏天,人民大学等单位几位研究党史的师生自发筹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准备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到北京艺术院校物色美术方面的人才。他们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要业务比较好的美术人才。到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们找到“井冈山”兵团的红卫兵。最初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井冈山兵团确定学生赵大(服鸟)去参加展览会完成画一幅油画的工作,赵大(服鸟)等了一段时间没消息,就回了大连老家。赵走后没几天,筹备单位通知一两天内就出发到安源。这时找不到赵大(服鸟),也没有他的地址,无法联系。因此,当时正在学校的刘春华是偶然介入了这个展览。刘春华当时的素描、色彩作业成绩都不错,吴冠中是他在中央工艺美院学习时的色彩课教师,一次教室挂的范画全部是刘春华的画,画全部被偷,当时看来偷画是为了学习参考,可见同学们对他的画还比较感兴趣。刘春华顶替赵大(服鸟)到革博去报道时,展览会组织者电影学院的王树樟布置他画“毛主席第一次到安源”。
7月1日,坐着老式的低靠背火车,车厢内闷热难耐,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得能拧出水来,刘春华等人来到安源搜集素材。放下行囊,他们立刻去访问那些曾参加过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大罢工的老工人,也访问了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老红军战士。刘春华当时没带油画工具,画的是水粉写生。他大量访问,把有关历史情况搞清楚。个别同志画的写生多些,主要是为画群像做准备。搞雕塑的刘焕章也去了安源,后来展览会上也有雕塑作品。那时是分头访问、写生,住都在一起。当时的报道说:“这些老工人老红军激动而自豪地向革命小将们详细叙述了当年毛委员如何来到了安源,如何亲切地同工人谈话,如何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第一个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传到了安源工人心坎里,从此安源一万七千路矿工人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许多老工人说着说着,流出了激动的眼泪,他们是多么怀念自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啊!”“他们又向红卫兵小将们兴奋地描绘着敬爱的毛委员当年英姿焕发,风华正茂的神采,描绘了年轻的伟大领袖坚强刚毅,深沉从容的气度。他们拉着革命小将的手,来到矿井,告诉小将们说,这就是毛主席和我们工人交谈时下过的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