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刘春华:讲述名画背后的故事

王筠/文
2009年11月23日 13:50:0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刘春华艺术专栏  

确定构图后,刘春华准备画一幅大素描稿,但时间来不及,他仅在头像部分画了详细的素描关系,衣服和背景都来不及刻画,他请电影学院的同学帮他借来演出用的长衫,按他已确定的毛主席的动作拍了几张照片,作衣纹参考。刘春华画了好几张水粉稿,调子都不一样,有冷有暖。他还在五合板上用油画颜料画了一幅色彩稿,并请林岗帮忙选定色彩稿。据老工人回忆,毛泽东到安源时背着包袱。色彩稿上画的是毛泽东将包袱往肩上一挎,白色的包袱从画面效果看不错。但当时流行说法是“放下包袱”,在正式的油画上就没画包袱。这样画减少了画面的生活气息,但使画面更为简洁,人物更为突出。

要开始画大幅油画,又遇到材料问题。据刘春华介绍,筹备之初,革博同意提供场地和部分材料。后来中央文革分管图博系统的刘巨成对这个展览不满意,革博的态度一下变了,也就不再给画布、画框等材料,并且想把当时为展览正搞创作的这些人给轰出去,但是红卫兵不干,继续在革博创作。刘春华想办法找到博物馆一批要拆毁的旧画,其中有一幅是李泽浩在文革前为“全国工人民兵展览”画的,文革爆发后展览停办,画了一半全扔了。刘春华找到李泽浩这幅未完稿,拿尺子一量,高低和原来设计的差不多,稍微宽些。刘春华干脆把构图展开,画框也就不用改了。刘春华从展览会上领到一些油画颜料,但在大画上画几笔颜料就用完了。展览会管材料的女同志说刘春华他们是在“吃”油画颜料,就不愿他们再领颜料。没有颜料,刘春华便把自己原来藏着的两大管锌白油画颜料和其它颜料都拿来使用。这些颜料是在假期回老家帮县文化馆工作后文化馆送给刘春华的。没有大的画笔,刘春华就将两支笔用铁丝捆在一起当大笔使用。现在我们从《毛主席去安源》的印刷品上,还能从天空的云彩中看到那种特制的笔画成的痕迹。

作画时,刘春华把重点放在头像上,放在描绘毛主席的面部表情和神态上。他参照青年毛泽东的照片,一张张地临摹,又收集了毛泽东各个时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的照片,不断琢磨研究,体会着毛主席几十年革命实践的过程。把这些融汇起来,毛泽东年轻时的形象逐渐形成了。8月,是刘春华执笔绘画最紧张的时候,正是骄阳当空的暑天,大厅里热得像个蒸笼,白天,他挥汗作画,夜里,他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在画布前久久地揣摩端详。多少天他睡不着觉,多少次他吃不下饭。刘春华废寝忘食地创作这幅油画。展览会在1967年10月1日展出时,《毛主席第一次到安源》这幅画还没画完,刘春华就挤在观众群中继续画。如今刘春华回忆起来,他始终认为这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