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频道页 > 文论

富裕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吗?

——以河北霸州胜芳古镇为例

2009年12月22日 15:11:0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摆出这些之后我们最深刻的感受究竟是什么呢?在下以为,主要还是当地人能够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承继如此众多的民间礼俗,如果列一张表便会更加清晰,每一种大家熟知的节庆礼俗、生活中的礼俗在这个古镇上多有存在,每一种礼俗都有大量的参与者,正是这样的传统文化氛围,以这些民间礼俗为依托,能够将传统承继下去。要知道,作为传统音乐,也恰恰是在这样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融入在传统之内。我们几次所见,诸如太上门的两位老者,民歌小调可以唱一整天;依附在多种会社中的音乐人口具有相当数量,能够认知工尺谱之人从一个镇的角度讲来,应该是比例最高的;传统乐曲具有丰富性;而且音声技艺形式也具有多样性。

我们真是应该将这样的地点作为音乐传统考察的基地加以建设,这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缩影,如此来认知历史上的样态,音乐功能性的使用过程等等,都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真是应该有更多的人走进胜芳,感受胜芳,真正认知传统、感受传统。富裕了,不一定就要摈弃传统。关键还在于一种自在、自为、自省。

在传统文化深厚的基础上,胜芳也培养了一批挖掘和保护和传承古镇传统文化的热心人。我们看到,古镇文化的保护意识正在逐渐增强。镇政府和古镇管委会请来古建专家专门为其制定保护方案,民俗、舞蹈、音乐、戏曲的学者在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理系统研究。的确,古镇文化中有相当数量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

在文稿写就之时,传出这样的新闻,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申报非遗代表作项目,一次成功了22项,非常可喜可贺。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非遗代表作有“当下濒危”的理念呢?我们在申报时也许本着这种理念而做,有些已经申报的遗产代表作的确有难以为继的状况,何以如此呢?还是因为我们有些地方只是想把这些作为“艺术的主体”提出来申报,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艺术的样态”究竟何以会活体传承,民俗消解之后的保护实在太累,当保护好民俗,让其有良好的生存土壤,我们还会刻意保护这些艺术样态吗?似乎不需要,因为它们借助于民间礼俗活得好好的。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