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吗?
——以河北霸州胜芳古镇为例
放河灯和孔明灯的仪式在七月十四和十五两个晚上,天刚擦黑,只见古镇西边的河畔已经是人头攒动,河中船上笙管清亮,小风习习,桥上在放孔明灯,带着人们的祈福愿景,孔明灯越飞越高,似星星般点缀在空中;河上几条船上的放河灯者伴随着乐曲已经将偌大的水面布得星星点点,这是人在与鬼神对话,安抚已经逝去的和在世者。
夜渐深,但人们没有散去。当我们得知北乐会的师傅们还在为一家的葬礼上事,即驱车前往,征得主人的同意,又部分了解了这个葬礼的程序。
第二天即七月十五,我们主要考察盂兰盆会的放焰口仪式。观音堂所在地街道略显拥挤,但没有阻挡人们的热情。有一条横幅: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参加盂兰圣会。墙上悬挂着诸路神灵的画像,在观音堂的门口,乐队正在演奏,两位师傅和着音乐唱焰口经卷――《梅花引》、《准提咒》、《叹七期》、《典茶》、《灯光耀》、《无计悲叹》、《回向偈》等连续进行,虔诚而庄重,在旁边小小的广场上,挎鼓会来了,秧歌队来了,佛教的南宫正己门来了,道教的太上门来了,而且进门后换上道门的装束在佛堂前诵道家的经。不同信仰、不同社团,如此和睦相处,为了盂兰盆会走到一起。
在我们考察过程中,突然看到南宫正己门的一位女居士动作有些不同寻常,一时间,同来的人群齐刷刷地围绕她跪了下来,向她行叩拜礼。询问之后方知这是所谓“神灵附体”之类的事项,她在代表菩萨在与信众们对话,好一阵方告完成。此后我们又到另外一处家中设有香堂的人家聆听他们的佛乐演奏以及所保存的放焰口所用的乐曲曲谱。
从实地考察的情况来看,个体项目上似乎这里也跟我们在冀中多地所见没有什么特殊,但进入到深层就会感受到传统的深厚,我们不禁要问:何以此地会有如此众多民间礼俗样态的存在?胜芳镇当下无论是商业还是工业都相当发达,平日在街上看到人们总是行色匆匆,主干道货车、集装箱运输车更是拥挤,显示这里的人们难得有一份清闲,何以到了这种民间礼俗节日会使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聚拢在一起?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在起作用?联系到我们在镇上看到的多种花会组织中都有用乐,而且奏乐的人员各不相同,曲目既有相通又有相异,那么,在没有收入、或称并非以奏乐为生计的情况下,何以会有这么多的“音乐人口”?更有意思的是一个会社中并未有如此多的乐器供所有在会者使用,当有人退出休息之时,原以为是围观者,不曾想却走上前去立马将这个空缺补上,令人啧啧称奇。还有,一个人会担当多个角色,既可胜任文场,又能够担当武场奏乐。仔细听来,无论文场还是武场都具有丰富的变化,非一日之功,随意而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