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外销画重现“广州清明上河图”
3.书中藏着一座博物馆
揭秘被淹没的清代广州生活史
“此书犹如一座博物馆,珍藏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宝物,这批文化宝物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清代广东和北京方方面面的风貌。”着名出版家岑桑说。
在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蔡鸿生眼中,书中91幅清代广州海幢寺的外销画最富魅力,它们于1807年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入藏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现藏于大英图书馆。借这组外销画,今天的人们才依稀能得知清代海幢寺的繁盛境况。“清代海禁时期,广州的海幢寺在洋人心中是首位的,不仅超过广州的光孝寺,甚至超过许多江南名刹。”蔡鸿生说,当时的海幢寺门开至从珠江边,规模远远大于今天。
蔡鸿生说,清代海幢寺由于在广州城外,清政府接待洋人就利用它。鲜为人知的是,1794年,两广总督在海幢寺接待了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这次接待不仅使江苏小调传到欧洲,还给欧洲带去了玫瑰花种。
这91幅关于海幢寺的外销画,将寺庙内的建筑结构、布局,乃至一尊尊佛像都细致记录下来,甚至还生动记录了当时海幢寺内的猪圈。“这些昔日海幢寺的旧貌出版以后,相信会推动广州城历史文化研究中,对海幢寺的重视。”
而在蔡鸿生看来,这批藏于大英图书馆的外销画,还将清代广州城内别具一格的岭南园林宅邸重新披露出来。画面中,18世纪广州行商潘有度的私家园宅,亭台水榭,雍华雅丽,如今早已荡然无存,只有这些外销画中还保留它们昔日倩影。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最高代表是苏州园林,但岭南园林也有不可比拟的特点。俗话说‘苏州样(出样)、广州工(工艺)’,岭南园林的工艺更为细腻,更强调与生活的融合。但今天的人们已看不到它的原貌了,幸好这批外销画存留了这些历史片段。”蔡鸿生说。
蔡鸿生认为,外销画对清史研究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批图像资料,覆盖了清代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清代虽然有笔记小说,但民间生活的林林总总、离奇琐事无法一一记载,比如一个妇女挑一担屎,小贩在街上卖凉茶……而这些清代生活的残片,通过外销画记录下来,当时摄影术还未发明,它们对于研究清代民间生活史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4.外销画研究奠基之作
流落海外的文物重现国人面前
“正是这批绚丽多姿的图画,为我们留下了两百多年前无数已成追忆的场景,它们是任何文字记载都不能替代的历史画卷。故学者们把这批外销画称之为‘美术之外的美术,历史之外的历史’。”陈海烈说。而岑桑认为,4位中英学者合力完成的这部巨着,堪称外销画研究的奠基之作。
陈海烈说,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许多学者、收藏家和博物馆开始关注中国的外销画。近20年来,西起欧美,东及日本,对我国外销画的研究蔚然成风。2004年,日本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一部专门评介中国外销画和日本版画流传西方的电视片,与以往只强调西洋绘画对东方绘画影响不同的是,日本学者也认为,这批绘画对西方绘画的发展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
更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外销画可以与日本版画相媲美,而日本版画后来发展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浮世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代外销画在广东等地却逐渐衰落。至今很少有人能说得清,这些在历史洪流中的短暂兴盛、骤然消亡的外销画,究竟留下了怎样的影响。
在那个风云跌宕的年代,在庙堂之上,中国宫廷里出现了以郎世宁为首的欧洲画师,创造出艺术性极强的清代宫廷绘画。在草野之中,中国士大夫推崇的仍是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文人山水画。而市井民间,一口通商的广州出现了一帮默默无名、聚集在广州十三行附近的民间画匠,绘制了无以计数的外销画,远播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了解这个神秘东方国度的重要媒介之一。如今看来,这些民间画匠,身份草根,却极富创造力,率先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光影、色彩等元素引入东方绘画,奏响了中西绘画融合洪流中的一曲前奏。
日本的外销画影响了后来的浮世绘,广东兴盛一时的外销画是否影响后来形成岭南画派?蔡鸿生认为,很难直接证明这种影响,因为它们分别属于清代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的不同体系,但同样是吸收西洋技法后所成。“外销画不大可能在艺术史上占多大的地位,但在社会生活史上可以给它一个大的研究地位。”蔡鸿生认为,传统的历史学关注帝王将相、精英文化,但大量清代外销画补充了前所未有的清代民间生活、城市生活的残片。
748幅清代外销画细碎而生动,勾勒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广州旧城生活景象:
83幅大英图书馆的船舶画,生动再现了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中的一句话:“粤人善操舟,故有‘铁船纸人’、‘纸船铁人’之语。”珠江上的船舶各异,挂满五彩灯笼的七夕船,能在江中放鸭的放鸭船……林林总总,让人大开眼界。
36幅戏剧组画中,既有“一唱众和,蛮音杂陈”的广腔,也有包括了徽剧、昆剧、湘剧、秦腔等在内的外江班,生动再现了明清时期广东戏剧发展、融合与消长的历史片段……
许多已被淹没的历史信息,借这些外销画被重新破译。着名水彩画家罗宗海回忆说,曾有一位广州画家符凤山为了描绘辛亥革命中攻打总督府起义失败的绘画,苦苦搜寻却找不到总督府的旧貌,最终就是在外销画中找到清代总督府旧貌,才得以还原和接近历史。
“这批外销画对中国美术史、绘画艺术史、中外美术交流史、清代社会史、清代风俗史等方面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陈海烈说。他也追忆说,此书四位研究者中的牵头人宋家钰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对这些来自大英图书馆的外销画几近痴迷,留下过这样一句话:“有生之年,还想为中国学术界做一两件事,不是为个人的名利,而是希望流落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能再次呈现在国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