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版画走向”学术研讨会发言纪要
只张扬个性,是忘记了创作的责任
广军(中央美院教授):
当代版画家们普遍有种感叹。这种感叹是一种无奈与失落,或者陷入了一种迷茫状态。某些年青人的迷茫,是他们在理想与道德上有所欠缺,是可以谅解的。而老一代说这个问题时,往往就隐去了一些东西,不愿再说这些痛苦。例如“文革”或是反右。在当时由于我们心地善良,怀着一种非常好的愿望,遵守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去搞创作,后来又加上了浪漫主义。然而这种善良,常常被愚弄。现在艺术自由了,却不会做了!因为这种太多的自由,反使我们陷入了一种迷茫。有人说,画看不懂。主要是指抽象化的作品。一位法国画家画了幅表现二战时在集中营面临死亡之时所遭的屈辱。单靠写实的画法有局限,他借助了抽象的语言去表现,我觉得很好。这种严肃的抽象是有道理的。可我们有些人也来抽一下,却没有道理。改革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的绘画就停留在一个形式主义的状态上。一方面从内容上还未能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中走过来,一方面又要丰富艺术语言,虽形式讲究得厉害,还是缺少个性。今天人性有了,但张扬了又有点过头。以个性来张扬个性,把艺术完全定位在一种个人的表现上,常常会导致一种不负责任。现在老版画家们对鲁迅先生以来所倡导的新兴版画,发展到今天不觉担心。再怎么走?要有个标准。现在的年青人总体来说,还是关心生活的。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彷徨、就有种表现欲。但仅关心彷徨,失落还不够,眼光要开阔,要提升自己。关注的问题还要站得更高一点。
关于现实主义过不过时的问题,现实主义没有什么过时的。去年在一个世界性的现实主义艺术展上,朝鲜的一件雕塑品受到普遍好评。一个妇女,手拿土豆,面带笑容,表现了人民的理想与追求,让大家感动。你说,这个好不好?这就是现实主义。
版画发展很快,版种丰富,作品越来越精细完美。对这种进步我又产生了问号。
王劼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今天的题目是版画的走向。上世纪自30年代的作品到延安的那些木刻,虽然技术上也不怎么好,结构上也不怎么对,有些是反映解放区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深奥、复杂。如果拿张来参加今天的全国版展,弄不好,要落选。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些作品一是粗糙,二是小。但,我看了以后却很感动。建国后,版画发展很快,版种丰富,作品越来越精细完美。对这种进步,我又产生了问号。这种太完美、太精致的作品,却缺少了一种内涵,或者说是内容。上海的绿化,树美草平。歪脖子树不种。最近云南的杨利萍来上海,把少数民族中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找来跳舞。舞界评价很高,说她原生态的,很自然。我们现在的版画有点像上海的绿化,很规范。但又觉得,修饰得很造作。难道美术学院不要开了?就像那舞蹈搞原生态的?也不是。我不知道该如何来权衡这个问题。
上海是新兴版画的发源地,现在是全国非常有影响的城市。但版画始终处在一个野生的状态。只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这几年总算把版画搞起来了。搞了工作室,招生了,也吸引了部分油画作者、国画家参加。他们从另一角度切入版画。作品虽在技法上有待完善,却有种清新、生动、不造作的东西。我看了,很有收获。
中国版画的走向很难定,往往是由历史鉴定的。倒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来追求它。
史一(云南艺术学院教授):
这次是谈中国的版画走向。我觉得这个走向,很难定。走向清不清楚,往往是由历史鉴定的。倒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主观上来追求它。而方向的问题,作为版协,可以引导,但不要作为一个绝对的东西来制定政策,那会带来创作上的被动。我们云南的绝版画,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创造。并非认定作为版画的方向去做的。当时因为穷,只能在一块板上边刻边印,效果不同于一般的套色木刻,结果很新鲜。虽然这些人没有经过版画的专门训练,在1984年的六届全国美展上却拿了金奖,此后又先后得了金、银奖,从而使云南版画这个群体,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地位。可见,走向无须去考虑。人类的艺术劳动必然会找到自己的路。
什么是中国画的重大题材?宋代就是花鸟。
杨春华(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好像中国版画的走向,不是我们可以谈的。我是画画的,一直关注的是怎样把画作好,作好看。版画的语言要单纯,对生活要充满热心。在学院,我们教技法。学生把技法学会了,以后怎么搞是他们自己的事。针对全国美展,我对同学们说,你们就根据自己的选择,认为什么是有灵感的东西,就行。不要去考虑什么重大题材。什么是中国画的重大题材?宋代就是花鸟。按照传统,就是重大题材。今年我是要创作的。作自己独特的、喜欢的东西,能够投入一下,会从中找到一种愉快。
就现实主义而言,老一代是革命的。而我们这代人,一是理想现实;一是问题现实。
苏新平(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
对于艺术的多元性要有个广泛的认同。它应该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共同认识。今天的社会变化多样,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面对艺术,各人就有各人的路。我按触到前卫的比较多,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现实主义是老一代坚守的,并不是丢失了,而是在延续着。但每个时代的内涵是不同的。就现实主义而言,老一代是革命的,而我们这代人,一是理想现实;一是问题现实。我早期有关内蒙古生活的创作,那是天人合一的基本理解。是种理想的支撑。所谓问题现实,是说上世纪80年代后的时代转型期。房屋的拆迁、工作的竞岗,等等,很自然地使我们转向以所遇到的社会问题来做作品。
至于版画的走向,有三个层面可做。一是版画的市场化。只有走向千家万户,被大众购买,中国版画才可能被大众认知。在审美趣味上美观好看,老百姓愿购买。十二亿人有一半人对版画认可,那就了不起了!中国传统版画曾以文字插图、年画及其他形式服务于社会。今天居住条件变了,需要装饰。今天版画服务大众,应体现在这个层面上。第二、版画的精英化。这是核心的层面。如果没有第一层面作基础,这个层面只能自娱且无聊。但精英版画在艺术语言和艺术观念上的深入研究与探索,是提升版画质量的保障。由于作品探索的实验性,虽不可能为大众喜闻乐见,但它会影响大众的审美与商业版画质量的提升。此类作品最终走向博物馆、美术馆与专业收藏家。第三、版画的实验性与前卫色彩。他们广泛利用媒体、公共空间,以社会和文化为出发点,参与社会文化现实,揭示提出问题,对大众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其对版画的拓展与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视。上面三点我在前几年的《美术研究》中已提出,现在我还坚持。大家在担心版画的低落,我想责任在于,我们过分强调了精英一个层面,而对其他层面则不屑一顾。这方面我们的版画组织应有所引导。这对版画的未来,会有积极的作用。
版画家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张咏清(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院长、教授)
现时,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商品经济的操作,一些版画家的思想、观念和审美理念发生了变化,其创作思想向商品经济倾斜,放弃了版画艺术作为形而上的精神因素和作用,丢掉了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特别是丢弃了作为我们东方艺术审美核心的“真、善、美”的艺术价值观,艺术创作向商业利益看,作品艺术价值向金钱价值看,甚至向国外审美样式看齐,导致当前许多版画作品,没有精神内涵,空洞无物,仅重视印刷技术,缺少绘画性因素,脱离了社会审美,脱离了大众,其艺术创作越来越成为自我封闭自我欣赏小圈子艺术。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改变,版画事业的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窄。可以说,按照目前学院一些以国外为参照的版画创作趋势走下去,中国的版画将被带向一条死胡同,成为一个被人民大众抛弃的艺术种类。所以,我在此强调,版画当前被中国艺术边缘化,是我们一些自以为聪明的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版画人自己造成的,必须尽快加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