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少了商业味多了 798转型了
798,从丑小鸭成长为一只白天鹅,在许多艺术家眼中,它能与世界着名的艺术集聚区纽约苏荷区齐名;
798,已是北京的一张名片,外国游客把它当作北京之行的必看景点,这里突破语言障碍,直接用视觉艺术就能与世界对话;
798,还是北京的一个表情,在中国的政治中心,有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艺术天地,北京的形象不再呆板、单调;
798,绝对是“混搭”的典范:根正苗红的“菊香人文空间”与西方前卫的尤伦斯艺术中心兼容并存;有些年头的751火车站和现代的画廊相映成趣;斑驳的露天锅管道和装饰一新的展厅卖场遥相呼应……
迎着质疑的目光,在争议声中,798已走过十个春秋。不管是没落,还是升级,798已在那里了!
少了艺术家,多了商业味
798没落了吗?
有着40多年画龄的董先生,近三年来一直在798以为路人画像为生,最多时一天能画上二十幅肖像,但有时一天也开不了张。董先生担忧地说,“在798越来越难呆下去”了,由于物业要规范管理,他们这20多个流动的画师原来是点缀798艺术氛围的“风景”,现在却是要清理的“污点”。
不仅无房无地的画家难以呆下去,就是那些曾有画室的艺术家也只能黯然告别798。画家鲁迪告诉记者,十年前,艺术家在这里聚集,就是因为这里离城远,成本低,可随着798越来越有名气,租金不断上涨。一平方米一天的租金从最初的3角钱,涨到现在的3元钱,有的地方还层层转租,炒到了8元以上。鲁迪租一间60多平方米的小画室,仅租金就要5000多元,再加上材料费、生活费,一个月至少需要一万元,这对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艺术家们来说,压力很大。鲁迪说,新来租画室的画家一般都撑不过三年,798的艺术家不得不开辟新的生存空间,有的搬到一路之隔的草场地,有的转到附近的望京和环铁地区,还有的到了宋庄,他也准备搬到宋庄去了。
宋庄似乎又在复制着798的故事:离城更远的宋庄地区,村民住宅院落大,租金更便宜,从1993年开始,陆续有艺术家到这里租房,近年来,798的一部分艺术家也来了,现在宋庄的艺术家达到4000多人。宋庄已后来居上,取代798,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个原创艺术家的聚居群落。
798,10年前还是工业没落的旧厂区,艺术的进入,使它起死回生,最多的时候聚集了2000多名艺术家。现在商业气息浓了,租金高了,一些艺术家被迫离开。
798,最初就是因为对艺术家的包容,让最“贫困”的艺术家在这里找到归宿,而现在的798有了租金门槛,嫌贫爱富的资本不再欢迎“一穷二白”的艺术家。
失去艺术家的滋养,当艺术与商业的天秤失衡,人们不免担心未来798在艺术上会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