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荀子》?
在《非十二子》中,荀子批判了六种学说和十二种人之后,尤其是批评了孟子的思想和行为之后,荀子紧接着在《仲尼》中提出了孔子,是很有意义的。本篇虽然很少提到孔子,可是,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看到孔子的思想和行为。这些赞美之辞实际上说的就是孔子。而孔子就曾经是一个管理者。之所以在批判孟子后赞美孔子,是因为孔子和孟子思想上虽然很相同,但所走的道路却很不一样。孔子之周游列国,一是为了收集编纂《诗经》等古籍,二是为了广收弟子以普及平民教育,这一点在《论语》中表现得很明显。而孟子却是把游说诸侯君主作为首要任务,把教育放在了第二位,这就与孔子有了天壤之别。
在《儒效》中,荀子提出效法大儒,效法大儒的什么呢?仅仅效法他的衣着打扮呢?还是效法大儒的思想行为?荀子最后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君子对道路和规律、思想和志向的追求。没有这些追求,任凭外表上再象儒、君子,巧言令色,能言善辩,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儒。正因为有了这些追求,君子的言论才能方正而有界限,行为才能有堤防而有表记。而且能在各种社会环境中都能遵守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这种人就是君子,就是大儒!荀子所说的就是这种人,孔子实际上也是这种人!其实这种人从外表来看,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什么英雄豪杰的模样,也没有什么英雄事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这种人实际上是最伟大的人!而也只有这种人才堪称是一个真正的领导人或是管理者。所以我们要把大儒的思想行为作为我们人生道路两旁的防护栏,走在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而不逾越。
《王制》,顾名思义,就是讲王者的制度,王者的管理办法。而王者的管理办法的核心就是一个,即管理自己,只有把自己管理好了,才能管理别人,才能管理更多的人。这就是领导与管理的道路和规律。
《富国》,是讲富裕国家的管理制度问题,而管理制度的关键就在于人才的认识和使用。而人才的认识和使用,关键就在于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才。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才的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学习。学识渊博,才能最好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人,从而知道孰是孰非。所以,管理、统治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管理、统治的不是机器,而是人!然而人是最复杂多变的,所以只有依靠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定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使人们的社会行为趋同,价值观念趋同,才能达到真正的管理和统治。
《王霸》所论述的是,用最佳行为方式树立起来就是王,用诚信树立起来就是霸,用权谋树立起来就会灭亡。这三种情况是明白的君主所要谨慎选择的,仁爱的人所以要弄明白的。所以作为一个人民的君主、或领导人、或管理者,最关键的一个原则就是“义”——即最佳行为方式。
领导人有领导人的道路和规律,被领导人有被领导的道路和规律,管理者有管理者的道路和规律,被管理者有被管理的道路和规律;每一个国家、集团、组织或家庭,都有各自的道路和规律,要弄懂和认清各种不同的道路和规律,才能是一个好的领导人和管理者,才能是一个好的被领导和被管理的人。如果不弄懂和认清楚这些,就不能调节自己去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就会造成混乱,就会使自己失败。这就是荀子《君道》和《臣道》所探讨和阐述的。既论述了作为下级所必须选择的道路和最佳行为方式外,还为领导人选拔推举下级人员列举出若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