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为什么要读《荀子》?

2010年03月02日 11:23:5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而在《荣辱》篇里,荀子所说的“荣辱”,其实就是人们的价值观。荀子溯源追根,探究到人的本性,认为人们从出从起都是一样的,并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圣贤,也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坏人,人人都一样!那么,为什么人们一旦成年,就会有这样大的区别呢?这就是学与不学的问题了!经过学习的人,能知道社会行为规范的作用,能知道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所以就能成为君子,就能成为圣贤!能成为好的领导人或是管理者。而不经过学习的人,就永远是个小人,也就是说,他的智力、智商永远是儿童似的,不成熟的。所以,坏人们并不是生下来就坏,人都是好人,但由于没有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没有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所以就导致事物发展的结果变成很坏,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好人也就变成了坏人。在这个人类的世界上,究其根本,可以说没有什么坏人坏事,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做事,思维打不开,行为不对头,于是他们做的事便成了其他大部分人所认为的坏事,他们于是乎也就成了坏人。其实,从他们的内心来说,并不想干坏事,当坏人。当然,这其中不包括某些人是走投无路而真正想干坏事的。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生道路的规律。所以,学而时常调节自己,就会少干坏事、蠢事。也就不会犯法犯罪了。所以,荀子专写了这一篇,所强调人的本性都一样,而成人后各自的荣辱观、价值观不一样,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后天的学习。跟着什么人就学什么样的东西,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也就学成什么样的人。所以环境能影响人,能左右人。而只有经过良师教育的人,虽然能受环境的影响,但不会被环境所左右。这也就说明,人只要有了自己的思想,才不会被环境所左右。

在《非相》中,荀子继续分析了观察人们言论的重要性,并详细分析了圣人、士君子、小人以及枭雄的各种言谈表现,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光看人的外形相貌不可能得知其吉凶祸福,只有观察人的言谈举止才能知道一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的能言善辩有很多种,关键是要看自己的辨别能力,辨别能力强则分得清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辨别能力弱,往往就会受骗上当。

从批评十二子开始,荀子就用各种事例揭露出某些人欺名盗世的行为,为什么要揭露这些人呢?因为这些人的言谈举止很能欺骗人,说得出根据,说起来又很有道理,似是而非,足以欺骗迷惑愚弄大众,人们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人的一生的道路很长,如果学习的基础不够,不会识别、辨别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就容易上当受骗,走错人生的道路。所以,从《劝学》篇开始,都应看作是人们青少年时期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也是领导人和管理者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也就是学会识别、辨别人生、社会的一种教育。人们也只有学会识别、辨别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才能少走弯路,少上当受骗,才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应付裕如,游刃有余。才能真正地做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也就是树立起自己的思想,不再迷惑于五彩缤纷的社会环境。一个普通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似乎不大重要,而作为“为政者”,就必须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思考。也就是说,坚定了前进的目标,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努力地奋斗下去。这就是人生经验的积累。领导、管理,领什么?导什么?管什么?理什么?其实都是对人!一个领导人、管理者不可能去领导机器、管理机器,管理机器的是工人、工匠,管理田地的是农民,而所谓的管理,就是管人!这其实就是描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一个很好的道德修养,一个很好的心态。只有拥有了这样好的心态,才可以去“为政”。这也就是荀子继承孔子的思想之论述领导与管理的道路和规律之意。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