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寻源 丹青写心
——浅谈李宝权书法创作及章草书艺术特色
在中国所有造型艺术中,只有书法必须向后看,向古人学习,向传统学习,以古为师。这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最特别之处。主张向古人学习,自古而然,如南朝时羊欣、虞和、陶宏景、王僧虔、袁昂、萧衍就对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等“四贤”大为推崇。袁昂就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而二王的书风经唐太宗的大力推崇,已然成为中国书坛亘古不变的审美准则,浩浩然若江河之主流,一直影响到今天。李宝权之师古,就是要到浩如烟海的传统中探寻书法的源头。他认为,今人要学,尤其是大师级的今人当然要学。比如,王蘧常先生乃当代章草大家,他以汉隶笔法入草,中锋行腕,以朴茂、高古、凝重、典雅的风格,异古殊今地独树一帜,字的“造型古朴可爱”,影响深远。但他更认为,学今人更要学古人。因为学今人容易流于学形,而学古人才可学到其神。近人可借鉴技法、经验。
李宝权的章草还强调一种气势美,追求一种气势磅礴的浩然之气。这种气势之美,既表现在章法上,也表现在结体上。既是风格之美,又是笔法之美。既有力量之美、运动之美,也有平静之美、祥和之美。有人用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中之“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状之,取不齐也。然不齐之中,流通照应,必有大齐者存。故辩草者,尤以书脉为要焉。”一段话来评价立宝权的章草,自有其道理。应当指出,李宝权在强调气势美的同时,也没有忽略“气脉连贯”的问题。因为气势气势,有气才有势,势高气方足。气势者,气脉也。气脉就是书脉,就是一气贯通的总体精神与风格。这种气脉存在于字字独立,却又相互呼应之中,贯穿于不齐与大齐的互为渗透,断与续的互为倚伏之间。于是,李宝权的章草就有了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徜徉在天地之间,可以跨越时空而传承下去的美的存在。作为生命的形式,全靠不齐中的大齐,全靠气脉发挥其维系机体之统一与贯通的作用。读李宝权的章草作品,就会不由自主的受到作品那种纯净而磅礴的气势所感动。在情感与思想上与他产生共鸣,为其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