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 > 业界动态

翰墨寻源 丹青写心

——浅谈李宝权书法创作及章草书艺术特色

2009年12月15日 10:35:4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由隶书转向章草,既是书体发展的必然,也是李宝权书法艺术追求的主动。之所以将书法艺术转向章草,是由于他发现他的行草作品缺乏方折笔,过去习书都是中锋用笔,行草书缺乏古拙气,方折笔少,就显得势不足。而临习章草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这样,李宝权在由隶书转习章草后一发而不可收,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对于章草,李宝权感悟道:“古之章草未能宏毅,虽不能实用,但其书法之高古渊雅,严谨工美,自有人好焉。故历代相传,生命未绝,大家辈出。余最喜宋克、王蘧常,造型古朴可爱。”章草在笔法上很多地方都来源于隶书,这对于极擅隶书的李宝权来说,写起来驾轻就熟。即便如此,为了写好章草,他还是遍临先贤法书,对历代章草名家,如皇象、陆机、索靖等人的作品心摹手追,日日不辍,甚至一度以临习皇象的《急就章》为日课。

李宝权的章草,以隶书,尤其是汉隶为根本,他的章草吸收了汉隶在笔画上具有的波、磔之美,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具备,笔势飞动,姿态之美,在结构上,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美。显得点画凝重、含蓄、简约,隶书笔意浓郁。字字独立,却又相互呼应,顾盼生姿,首尾相应,笔画之间虽偶有使转和牵连,但法度自成。

总体说来,李宝权的章草汉晋气息浓厚、古拙淡雅、痛快沉着、自然潇洒。具有拙、简、古、静等艺术特色。

拙,与巧相对,《老子》云:“大巧若拙”。作为美学概念,拙早已成为评价书法境界的重要标准之一。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提出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四宁四毋”理论,对清以降的书坛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至今不衰。

李宝权的章草,追求古拙而不追求华巧,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他的章草书寻求的是内在美和自然潇疏之趣。在书法领域,拙往往与古相连,古拙是内在追求,是整体书风流露的气息;而这样的作品仔细读来,却是风华内敛,别有情致。古拙不是笨拙,更不是拙劣,而是古人于绚烂至极后归于平淡的一种返璞归真,一种天然流露,一种随意挥洒。李宝权将之视为章草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是在书写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而不是硬做出来的。读他章草作品,尤其是小幅作品,这种感觉可能会更好,更强烈一些。他的章草作品,或强调波磔,或突出分势,或延长横画偃波,或张扬上钩态势。他的章草正是在这种常度中求变化的,体现了古拙之趣和流美之风的错杂交融。并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由母体——隶书带来的分别相背之势、翩翩向上翻飞之意。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