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北京法海寺壁画艺术的源流和成就

秦岭云/文
2009年11月24日 16:39:2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秦岭云艺术专栏  

隋、唐经济繁荣,特别是唐代,社会生活曾有一段较长时期的安定,各种文艺领域的成就达到新的高峰,绘画艺术也有显着的发展。它不仅表现于缣帛卷轴的上面,也表现于殿阁、宅第、坟墓和寺观的墙壁上。当时壁画画家之众多,题材之丰富,技艺之高妙,在历史上看都是空前的。全国各地,如长安、洛阳、成都、江陵等地的寺观中都有壁画。寺观以有壁画为荣,住持和“善男信女”们往往用重金征聘画师画壁,画家也往往以画壁为“功德”,于是寺观事实上形成了公众的画廊和艺术家们展览和比赛艺术的场所。如洛阳敬爱寺、老君庙,成都大圣慈寺,镇江甘露寺,都是着名壁画荟聚的名刹。直到宋代,像大圣慈寺一个寺院还保存着唐代以来的壁画八千五百二十四间 (见宋·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其中包括有卢楞伽、左全、张南本、孙知微、范琼等二十余人的作品。而这已是经过公元845年“会昌灭法”以后的情况,至于唐代当时壁画之盛,也就可想而知了。

根据《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益州名画录》诸书不完全的记载,隋、唐三百余年间,有名可传的壁画家就有一百一十四位,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展子虔、郑法士、阎立本、薛稷、李思训、吴道子、周昉、王维、边鸾、张南本等;也包括当时艺名噪众的画工名手,如王陀子、张爱儿、王耐儿等;也包括道士张素卿,和尚玄畅、师奴、迦佛陀等的作品。壁画作家上而宰相下而工匠僧道,可见这一艺术活动影响之大,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占了重要的位置。不少画家毕生劳动于壁垣之前,舐粉吮墨调弄丹青,像吴道子一个人一生就画了三百余铺壁画,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杰作。

这个时期,壁画题材非常宽广,宫廷殿阁上和远古一样,画君臣事迹、名将、学士等肖像,藉以“鉴戒”和“褒扬”,佛教寺院中画菩萨佛像、本生变相等;道教官观中画玄元帝君真人星曜等;学宫文庙中画七十二弟子像,兼容并包,不同的教派都以壁画这一艺术形式进行群众性的宣传。至于在非政治性的建筑物,如后宫、偏殿、园亭、宅第中则出现了山水、花鸟、鱼龙、走兽等富于装饰性的壁画,这就给我国绘画从题材上向多方面发展创造了前提;特别在厅堂上画名人肖像(褚遂良、白居易、王维、孟浩然、安禄山等),可以看出“传神画”已经达到了高度的水平。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