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墨中烟岚追古朴写自风

李荣海先生书画评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教授 王文娟/文
2009年11月24日 14:47:2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李荣海艺术专栏  

第三,内外兼容,刚柔相济是荣海先生书体的美学归宿。想必荣海先生书艺历程中碰到的难题不止一个,其中柳公权式的一丝不苟森严法度可能导致的抑制呆板(象书史上许多大家临过柳体却最终不提一样,荣海先生对临过柳体亦不愿再提)、“内擫”法可能导致的拘谨内收、帖学容易出现的甜媚轻逸也许都曾是荣海先生的拦路虎。但他选择的药方不再是在帖学里打转,而是逆流上溯,到金文石鼓文中,到魏碑中去找寻出路。

大篆石鼓文,结体外拓,圆融雄秀,高古苍茫,雍容浑厚,古茂自然,回环畅达, 韩愈曾比作“珊瑚碧树交枝柯”,为荣海先生不胜欣悦。他反复临写,悉心体会,久之宽博、烂漫、天真、雄浑便恣意心间,为克服柳之法度,王之“内擫”带给他的负面效应想必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魏碑之雄厚,如他反复所临的《张迁碑》、《石门颂》、《礼器碑》、《泰山金刚经》等亦为解决帖学之病(如“秋娘傅粉”)起到了刮毒疗法之用。于是对内擫外拓兼容而奔腾沉着的王觉斯,对碑帖同重而飞动沉雄的于右任之崇尚就是荣海先生集大成似的喜爱。

概言之,荣海先生南帖北碑之合,优美雄强之并,其书体风格总体来看,乃上松下紧,收放自如,似欹反正,跌宕有致,清瘦修长,方圆有度,劲健与宽博同体,清奇与浑厚同在,奔放而冷峻,俊秀而雄强,干净洗练而不纤弱,“痛快淋漓而不粗野,流畅清劲而不浮华,多姿多态而不失大方”(周志高语),拓逸豪气又文质彬彬,从而正如他自书的楹联所云:“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二、“文人画”之践履与鲜活人生的体味

相比近五十年的书艺历程来说,荣海先生不到十年的从画经历也许是短暂的。然而他的起点很高,选择了花鸟画作为主攻方向,崇尚喜爱反复体会的就是吴昌硕、八大、齐白石等传统名家,路子很正,画也就别具风采。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荣海先生不因自己的书法已达相当的高度就在画中恣意玩笔墨、出奇风,而是老老实实紧扣“文人画”的特点以前行。他有一种自觉古朴的“文人画”意识,也在不自觉中克服着文人画之病。

第一、 写意性

“意在笔先”、“本于立意”是中国绘画的重要传统。不同于精致工笔,文人画崇尚写意,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荣海先生继承传统,悉心体会。这从他多用没骨画法,叶不勾筋,树不皴形,兰不画土,荷不绘水……并在一些大块面(如荷叶、芭蕉叶、菊花叶等)地方运用泼墨都能看到他大写意之匠心。文人画格外讲求墨色变化,干湿浓淡枯,所谓“墨分五色”。荣海先生即在此狠下功夫,努力寻求水墨浓淡丰富变化的奇妙。于是他的泼墨就不是一团死墨,而是浓淡相适、干湿相伴、虚实相生、动静相宜而气韵生动。

然画如其书,荣海先生的大写意在放达中又有着节制,因此虽是没骨却肯定着形状,虽是泼墨却不脱略形似。于是在“形似”与“逸笔”之间,荣海先生找到了自己的平衡。这正是五代荆浩所说“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笔法记》),可谓气韵兼备。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