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关注生活的探索者
——高天祥书画艺术论
本文所属专题:高天祥艺术专栏
(三)大学与“文革”阶段
1956年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得于希宁,‘张鹤云诸先生亲授,高天祥系统学习了素描、色彩、传统中国画基础各门功课,重视基本功的锤炼,在造型上狠下工夫,三年的时间里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坚持版画创作。继承浙派画家吴昌硕,任伯年,潘天寿诸家技法,揣摩临写,长期不辍,自成面目。学习期间在《济南日报》等报刊发表一百余幅版画作品,获得山东省美展二等奖。这些作品都是源于生活,反映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最基层的农村景象,如《春天桃花扬花开》等……
1959年大学毕业后,高天祥先后任山东莒县师范美术教师,临沂地区剧团美工,临沂地区群艺馆美术干部,此间参加了省“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阶级教育展览馆’’等大型展览的设计、绘图和布展工作。创作了中国画《常给大娘捎个信》参加全军美展并出版,还有四本连环画问世。《人民日报》发表了《沂蒙山月》、《养蚕姑娘》、《春灌》等作品。
十年文革是艺术荒芜的十年,在这个时期,高天祥如其他的艺术家一样,不可能自由表现出自己的艺术创作个性,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艺术天地里进行创作追求,只能跟着政治运动的走向,认真完成上级单位仰4r-置_~的政治任务。但是,经历也是一笔财富,关键是主人公如何对待这个经历,如何把握这个过程。对一贯做事认真的高天祥来说,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一定程度的艺术力的表现过程,在这个“认真,,的过程中,也是书画艺术技能锻炼培养的过程。可以说完成政治任务的不得不用心和认真的艺术态度有机结合,实质是一个艺术家在压抑中积累的过程。高天祥的表现就体现出这一趋向。十多年艺术表现的认真和实践中的磨砺,为他后来艺术春天的灿烂积攒了厚实的功力。 ,这一时期他的创作密切联系生活,运用版画、连环画的形式对生活进行表现。
这些作品讲究时效性,现实感强,生活气息浓厚,培养了对题材捕捉的能力,提升了敏锐的观察力,对艺术修养的培育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四)高校工作阶段
1977年“文革”结束,高天祥调曲阜师范学院,任艺术系主任和花鸟、书法教师。从此,高天祥迎来了自己书画艺术的春天。一方面他要完成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处理好课程设置的拨乱反正。另一方面,他在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里开女台了朝气蓬勃的创作。这一时期,高天祥的书画艺术创作呈现出厚积薄发的情势。他潜心于中国画人物、花鸟、书法的研究,创作的题材主要集中在花鸟(牡丹、紫藤、竹子).和人物方面,兼及其它。1984年,他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同年被评为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1988年,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收藏了他的《墨牡丹》并展出。1989年,应日本浜松中日友好协会、静冈县书道联盟、远州书道联合会的邀请,到日本浜松举办个人展览。展出深得日本同行:的好评,84岁的中日友好仂、会会长乾善吉先生、远州书道联合会会长伊藤松涛先生称道他的画作“散发着和平的气息”。文化部和上海市文化局举办的“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大观”中荣获佳作奖。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举办中国全国书画创作比赛中,获“特别奖”和“当代杰出书画家”称号。国画《牡丹》入选巴黎举办的“中国书画作品义展”。1995年,书法作品参加“中国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被评为一级作品。2007年3月,中央文史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性画展展出他的中国画《农民工》。还有一系列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大事件的人物形象塑造——如奥运会、四川汶川大地震等。
出版的画集有:《高天祥画集》、《写意花鸟技法》(山东省美术出版社),《高天祥花鸟画选》(宁夏人民出版社),《高天祥书画作品选》(中国文化出版社),《中国画二十家高天祥》(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高天祥写生作品选》(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高天祥书画作品选集》(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二、温情、敏锐关注生活的表现者
高天祥的童年既有坎坷,也有温暖。亲人的关怀使他能够生存下来,社会为他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他经常说:“解放后我一贫如洗,完全靠国家的助学金照顾上学,我衷心地感谢新时代,感谢那些善良的人们。”这些经历使高天祥幼小的心灵更早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因而他能够用感恩、温情地目光和态度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人们,也正是这一观察切入的角度,又赋予了他与众不同的人生感悟,这恰恰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高天祥的处女作,是他在初中时发表于《浙江工人日报》的版画《码头工人》。当时,他每目奔波于家和学校的山路之间,途中经过一个小码头。码头工人的劳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人们踏着凸凹不平的石板路,在码头上扛着几百斤重的大包上上下下,包很沉重,工作很辛苦,日复一日,循环往复。高天祥心底里涌动着对他们的同情和用画表现的欲望。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把这种感情倾注于笔端,给予稚嫩然而又是极具理性色彩的表达。这个开始似乎有些简单,但是从这个类似简单的开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书画家应有的良好的基本素质。一是他的善良情怀,富有同情心。二是他对生活观察的敏锐,善于捕捉表现的题材。应该说,他的处女作就很好地显示了他关注生活,深情于基层劳动群众,是源于生活并基于因他们的感动而进行的真情创作,这也成为他后来书画艺术创作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