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城保护招数"升级" 公布五年规划设政策特区
一条传统中轴线,由南向北7.8公里,从永定门到天坛,从前门到天安门,从景山到钟鼓楼,跨越历史的建筑气势恢宏。一条朝阜大街,从朝阳门到阜成门,横穿古都东西,既有白塔寺、历代帝王庙,又有鲁迅故居、北大红楼,以及北海公园等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名城”是首都北京的四大功能定位之一。这“一轴”“一线”是古都旧城的核心景观带,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中最重要的部分,必须“进行完整、系统的保护”。
日前正式公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以下简称“新规划”),明确以上要求,并提出:坚持旧城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核心地位,扩大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外延,将保护理念扩展到整个北京市域。“更大的保护力度、更广的保护范围、更高的保护水平”,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近日向记者详细解读了新规划所展现的“十二五”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主要特点。
北京旧城内前三门大街和长安街之间的带状区域(简称“一带”),也是重要历史文化建筑聚集地。这里汇集了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家博物馆,以及克勤郡王府、中华圣公会教堂、东交民巷近代使馆旧址建筑群等不同时代的建筑。“一轴”“一线”“一带”,见证了过去5年北京古城保护的发展。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投入资金约180亿元,主要用于旧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房屋修缮、“煤改电”工程、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新规划中,保护范围更宽广。北京未来5年的新目标是:形成旧城整体保护趋于完善、市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初步建立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从“旧城”到“市域”,强调了关注旧城内外联系的整体视野。“过去,旧城以外、市域以内的其他范围,以文保单位为点进行保护。在未来5年,这些点将连成线、覆盖成面,进一步增强市域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
例如,北京准备对重要的文化线路如大运河(北京段)、门头沟地区京西古道以及房山文化线路,编制保护规划,实施文化线路的整体保护;准备在修复将军关、慕田峪、黄花城、八达岭残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长城本体及其附属建筑和长城城堡的保护。
在保护内容上,北京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深化优秀近现代建筑和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继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体而言,北京将力争再公布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开展中心城范围外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普查、保护工作;建立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开展工业文化遗产的认定、登录工作;重点鼓励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再利用等。
北京古都风貌,精华在旧城;北京传统文化,精髓在旧城。“十二五”期间,旧城依旧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将坚持整体保护。这体现在对“一轴”“一线”的保护和促进“一带”的融合。“一轴”方面,“十二五”时期,北京将开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力争纳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编制中轴线保护规划和申遗文本,确定中轴线的本体,划定遗产的核心保护区及外围缓冲区,在核心保护区内重点开展真实性保护,在外围缓冲区内重点开展风貌保护、城市景观提升及功能优化等工作。朝阜路“一线”的保护整治和长安街—前三门大街“一带”的融合发展,新规划也确定了明确任务。
北京旧城内有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目前普遍存在人口密度大、人居环境有待改善、地区活力不足、停车设施匮乏、地下空间利用混乱等问题。今后将结合传统特征与现状条件,进行分类保护指导:一类是传统居住型,注重保持传统居住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一类是首都职能型,体现首都政治、文化中心职能与形象,以整治优化修缮腾退利用为重点;一类是综合发展型,可以发展文化事业或适宜旧城的产业。新规划明确:对于旧城尤其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及成片平房区,北京市将进一步推进人口疏解工作,加大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力度,力争把旧城的居住人口密度和就业人口密度调整到适宜水平。“同时,保护历史风貌,提升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延续。注重人口疏解实施过程中的文化延续问题,保留一定数量原住民,保持人口结构多样性。”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规划强调,名城保护应调动全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力量,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公共政策集合,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这一思路,针对的是目前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依然突出的矛盾。“名城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保护规划实施方面,包括缺乏操作性强的法规政策保障、保护资金相对匮乏、旧城人口疏解难度大、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等。例如,钱从哪里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投入大量公益性资金,特别是旧城风貌保护、房屋修缮、市政设施改善、人口疏解等,资金需求量巨大,政府财政投入同时争取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式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名城保护的多元化社会融资模式尚未建立。为此,新规划提出:“十二五”,北京将采取政府投资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以政府投资最大限度地撬动社会投资。
具体而言,政府将逐步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资金投入,探索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基金,搭建保护资金的投融资平台。在充分考虑信贷资金的使用风险和归还渠道、来源、方式等前提下,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如研究保护区腾退四合院土地抵押融资模式及发行文化彩票的可行性。对于旧城人口疏解难度大、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等棘手问题,新规划拟研究特殊政策集合,确立旧城为“政策特区”,从人口疏解、土地和房屋产权交易、房屋管理、文物修缮和开放、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出台新政策。例如,北京市拟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人将与产权人并列,成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
经过反复研讨最终出台的北京名城保护新规划,将如何为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铺就宽广可行的新路径,各界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