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要闻

上海图书馆藏革命历史文献整理完成 共收藏15000余册

2011年06月30日 09:17:37  来源:中新网

在“七一”前夕,上海图书馆周德明副馆长向媒体介绍了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的收藏与整理情况,发布了上海图书馆藏革命历史文献数据库基本完成的信息,此举标志着上海图书馆藏珍贵革命历史文献的整理完成。

革命历史文献主要指辛亥革命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期出版的有关革命文献,内容主要包括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各种革命、进步文献资料;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着作的早期译本和宣传马列主义的文献资料;我党、我军以及各个革命团体编印、出版的革命资料;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时期解放区和根据地的文献;国统区、敌占区刊行的进步书刊及伪装本。

由于历史原因,革命历史文献的出版、发行、保存都极为困难,传世稀少。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少数几个专门建立革命历史文献书库的图书馆之一,目前收藏有各类革命历史文献6700余种,15000余册。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献资料,是革命历史的纪录。解放区艰苦的条件和战争环境,往往难以妥善保存文献资料,而在敌占区和国统区,更是由于封锁严密,白色恐怖严重,致使革命文献难以传世。所以能保存到今日的革命历史文献,其珍贵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有许多已经成为海内孤本。上海图书馆历年来非常重视革命历史文献的收集与保存。老馆长顾廷龙先生是上图革命历史文献收藏的奠基人,现藏的革命历史文献,许多来自于顾廷龙馆长主持的合众图书馆(后改名为历史文献图书馆,1958年并入上海图书馆),如镇库之宝——《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即来自于合众图书馆。革命历史文献书库还收藏有一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文件》,包括文件讨论草案,代表手册,代表的坐席席次表,甚至参加活动的入场券等档案资料,十分稀见。这是合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张元济先生遗留给我们的珍藏。合众图书馆中还有不少着名社会政治活动家如柳亚子、黄炎培、冯玉祥等人的专藏,其中不乏珍贵的革命文献。本馆革命历史文献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文献时间跨度长,长达半个多世纪,从辛亥革命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宣传物,到五四时期的传单,到中国第一本《共产党宣言》译本,中央苏区出版的革命书籍,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教材,上海解放前夕的布告,都能在革命历史文献书库里找到。
2、文献涵盖的地域范围很广,不仅有上海、广州、武汉、延安、北京等革命中心地区的出版物,还有东北、山东、胶东、苏北、淮北、冀察冀、晋冀鲁豫、晋绥、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出版物。
3、文献种类繁杂:除常见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类型外,又有照片、传单、通告、标语、书信、地图、手稿、收据、流通券、剧目单等类型、甚至还有请柬、席位册、证件等档案资料。图书部分又包括解放区出版的图书、课本,国统区的伪装本。此外,毛泽东着作单行本、手迹照片上图就保存有1390种,4100余册。

上图所藏的革命历史文献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为新闻出版界也提供了许多文献底本,同时,向国内众多博物馆、纪念馆仿真复制了一批文献作为展品陈列,发挥了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的社会价值。在最近刚开幕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主题展上,上图从已整理编目的革命文献中,选择了60种70册图书、报刊参与实物展出,另提供了50余张书影以展板图片方式进行展示。这批文献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注重凸显出上海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前沿与主阵地。如第一次出现马克思名字的《万国公报》;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我党成立的第一个马列着作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以广州出版社名义隐蔽伪装出版的图书《工钱劳动与资本》;从第一个翻译马克思《资本论》的陈启修译本到郭大力、王亚南合译的第一个《资本论》三卷全译本。二是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传播的历程,精选了一批重要的刊物、译作及论着。如最早把马克思思想学说介绍给国人的留日学生及革命党人创办的刊物——《译书汇编》、《天义》等,早期共产党人创办的刊物——《新青年》、《觉悟》、《共产党》等,延安马列学院时期编译的着作——张仲实译的《费尔巴哈论》、柯柏年译的《拿破仑第三政变记》、吴黎平译的《法兰西内战》等。上列文献显示了上图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的丰富性和稀有性,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近年来,随着革命历史文献整理工作的不断推进,上海图书馆还成为国内影视媒体机构拍摄专题片的革命文献素材提供者,仅今年上半年,上图就先后协助上海电视台《1921:点亮中国》、《理想照耀中国》和中共中央编译局《思想的历程》大型文献纪录片的拍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实物文献。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