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 中国数字艺术热方兴未艾
正在杭州展出的《新时代:中澳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向观众展示了数字艺术能够达到的高度和可能,令人瞠目之际也让人拍案。本次《新时代:中澳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作为“想象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重要文化艺术交流项目,获得澳大利亚国际文化理事会及澳大利亚政府支持资助。数字艺术中国和澳大利亚中国艺术项目共同主办。澳方策展人由澳大利亚着名艺术评论家牛睿智(Reg nettw)担任,中方策展人由数字艺术中国(DAC)总策划王泊乔担纲。展览选取了中澳两国12位着名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在济南、北京、杭州、重庆、拉萨、悉尼、布里斯本、墨尔本、侯巴特、朗塞斯顿等中澳两国的10个城市进行巡展。
王泊乔介绍,此次展览是对中国当代数字艺术的一次全面梳理,参展艺术家中,缪晓春、张晓涛、卜桦等人,都有着自己完善的创作体系和鲜明的艺术风格。近年来中国掀起了一股数字艺术热潮。而这股热潮的始作俑者或许要追溯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开幕式上,鸟巢正中巨大的LED数字艺术卷轴,无比绚烂,从《江山千里图》到《清明上河图》绵延流转的精彩影像,留给世界各国观众一次美妙的视觉体验;之后的上海世博会也大量采用数字艺术。例如,中国馆内高6.5米长130余米的巨幅影像《清明上河图》,着名数字艺术家卜桦为未来馆制作的未来城市数码动画电影等等。杭州在2009年第二届杭州艺术博览会期间,也举办了规模盛大的数字艺术展,并于2010年5月再次与数字艺术中国合作,举办“未来链接—数字艺术中国”大展。北京着名的宋庄艺术节、宋庄美术馆,近年来一直把数字艺术做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都投入巨大力量组织多次展览。
他表示,当今中国的数字艺术,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公众中传播最广的、最具认知度的数字艺术作品,当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中国画卷”和上海世博会中的影像版《清明上河图》,这二者虽然都是利用数字艺术手段对传统艺术作品进行再创作,但其内核仍然是传统文化。而按照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当一种新媒体艺术出现并成熟后,其创作主流和代表作,一定是基于这种新媒体本身的特点而创作的作品——如同那些纸张上的历代名画、画布上的油画、青铜器和上面的铭文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的数字艺术,一定会在人类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一定会产生《兰亭序》、《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那样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早在2003年有部门就曾预测,15年后中国数字艺术产业的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然而,在经历了中国经济2009年,很多资深业内人士认为这个预测稍显保守,15年后中国数字艺术产业将超过10万亿元。而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数万亿元的市场需求,与大量人才缺口之间的巨大落差。早在2007年,中国数字艺术内容产业的人才缺口就高达30万人。王泊乔认为,数字艺术产业本身低碳、环保的优势,在政府努力转变经济发展发展方式的今天,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各地方政府对数字艺术产业也愈加重视。在近期举行的第七届深圳文博会上,数字艺术内容产业受到各方热捧。例如,海南省动漫产业基地就签约9.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