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要闻

草书遭遇“老龄化”尴尬

2011年05月04日 09:18:17  来源:文汇报

上海草书界近日推出几个“大动作”:成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举办上海首个草书专项展“海上首届草书展”。不过,据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丁申阳透露,“海上首届草书展”主办者在面向社会征集作品时发现,应征的四五百件作品中,精品少之又少。参加应征的20岁至40岁之间的青年书写者更是寥寥无几。而与之对应的是,社会上对草书感兴趣的却大有人在,而且颇为热乎。最近由上海书法家协会在虹桥当代艺术馆推出的“海上首届草书展”,真可以用观者如云、盛况空前来形容。

遭遇“老龄化”尴尬

丁申阳说:“我从近年来的一些草书展中留意到,当下许多草书书写者在草书笔法、墨法等书法本体上的长进乏善可陈,没法与古人相比,但是在形式感上倒是做足了文章:比如尺幅越来越大,多盖几个花哨的印章,为宣纸镶上一道精致的边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墨交替着写。把功夫花在了草书书写之外。”

丁申阳表示,虽然草书在书法界缺少书写高手,但是,草书的影响却很大,甚至越过书法界,“热”至生活的各个层面。如草书印在T恤上,成了备受小年轻追捧的潮品;草书刻于木板上,成了彰显品位的装饰画;草书爬到墙纸上,成了家装的一抹亮色……仔细一瞧,“可不还是古人的那一手字?”论坛上还有网友叨咕:“店里装修用的墙纸是草书的一首古诗,看上去挺漂亮,很多客人都问我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说实话,我也不认识,每次都挺不好意思,所以想着发到网上,看看有没有高手帮我的忙。”回帖者竟然建议“去老年板块问问吧!”也难怪丁申阳感叹,在书法圈,四五十岁只能算是“年轻人”,60岁可谓“正当年”,当今书坛遭遇“老龄化”尴尬,而这一断层在被誉为书法艺术最高境界的草书中尤甚。而不少人喜欢草书只是喜欢草书的形式,对草书的真髓了解不多,甚至有许多误区。

草书非草率之书

丁申阳介绍说,书法共分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五大类。一提草书,人们眼前跳出并称为“颠张醉素”的唐代草书大师张旭、怀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许瑶在《题怀素上人草书》中写怀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似乎草书总与狂放漫散、任性畅情脱不了干系。甚至有人把草书等同于酒醉之后的胡乱书写。

“现在不少人尽管对草书很有热情,但是对草书的了解、理解都远远不够。草书的‘草’不是‘潦草’的意思,而是有‘简、快、捷’的含义,但绝非随便写写。”丁申阳告诉记者,练草书之前需要把楷书、隶书或是篆书等“正书”练好,寻规入矩,掌握驾驭线条的基本功。草书还有一套严格的“草法”,每个字看似天马行空,其实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有出处,不顾草法的要求盲目习草可谓大忌。此外,字外功夫也不可偏废,比如文学修养、对古代书法史的了解,当然更要有审美观。“草书好比书法的‘自由体操’,‘自由’的前提是层层基本功的累积、组合。”

“目前草书作者青黄不接,一是与草书书写要求比较高有关,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与人心的浮躁分不开。”丁申阳说,“如今字卖得贵似乎就意味着艺术水平高,艺术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呢?明星练个三五天的字可能比平头百姓练三五十年的字卖得还贵,这不是乱了套吗?”在丁申阳看来,“书法”又称“书道”,这“道”字包含着一种平和的精神,需要反复揣摩、沉下心来钻研。“草书最能反映心境,讲究一气呵成,有时需要笔势劲速,表现自由洒脱,有时也需要笔势迟留,有一份闲适的情致,能速能迟,才能称得上随心所欲。倘若心有旁骛地临来临去、照猫画虎,如何达到物我相忘、自然成文的书法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