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土吾民》展出18件农民衣物 城市人看了“难受”
城里人已经很久没看到“衣衫褴褛”了。当一件件破旧、各色补丁交错的衣物出现在美术馆里时,它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时下在华·美术馆展示的“三十乘三十创意展”中,服装设计师马可搜集的一组边远农村的衣饰鞋袜就呈现出这种效果。
是展示“贫穷”,以城里人的道德和责任感?还是找到了创意灵感和设计元素的入口,基于设计师的身份?对此,马可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多年来在边远山区旅行所得,她感受到的是日渐没落的农耕文明对自己产生的极大影响,在世界各地城市化的汹涌浪潮下,农民由构成社会的主体渐渐成了边缘人,包括他们所延续的传统生活方式及价值体系,“可是在那里却有我们的童年”。
正如马可在这组《吾土吾民》作品的题记中所摘引的林语堂《吾国吾民》中的文字:“我堪能明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她将调整她自己,一如过去历史所昭示吾人者”,这是一种植根于土地的信念和信仰。
“黄土地”上的破旧衣物
今年恰到不惑之年的马可是近年来在国际时装界曝光率最高的中国设计师,欧洲媒体称她为“天才的中国设计师”。她几度受邀参加巴黎成衣展、时装周以及高级定制时装周,人们还记得她在法国古老的皇宫小花园展示源自中国农村的土法织出的衣服。她曾获得丹麦的克劳斯王子基金奖,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十多位获奖者之一。
她曾经将衣服埋进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取出,这种追求时间感和故事性的做法在普通人看来未免极端,而她却用来表现土地与人的主题。贾樟柯在得知马可的故事后,专门以“无用”为题创作了一部纪录片。
几日前出现在华·美术馆里的马可看上去一如她的品牌“例外”一样例外,素面,长长的直发束于身后,简简单单的一件棉布长衣,在她身上找不到任何设计师通常会有的设计感。她搜集来的18件农民的衣物一字排开在龟裂的“黄土地”上,每件破旧衣物的主人就在墙上的照片里直面一一走过的观众,他们姓甚名谁、与设计师不期而遇的地点、状态都清清楚楚地写在“黄土地”旁一张张粘贴的纸条上。
许多的人走过,拍照、阅读文字、凝视墙上的照片,翻腾出不是滋味的感触。有位杂志的记者说自己心里很难受,并请教策展人黄炳培。他的回答是,看了难受的是大多数,这是“城市人的条件反射”。具有多重文化身份的欧宁将图片上传自己的微博,引来数百的转发和评论。居然有人从里面看出了时尚元素,感叹“太美”了,“很潮”。
衣物里的生命故事和经历
对作品的权威解读还得来自设计师本人。实际上,马可作为设计师的身份在这组农民衣物的展览里并没有露面,展示的主体是农民,她所做的就是搜集、呈现,或许这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行为。
马可的衣物来自甘肃通渭县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几个村落,那是非常偏僻、人迹罕至的山区。马可说,自己从2005年开始去农村旅行,走的多是最偏远、传统生活方式仍在继续的地方,住在农民的家里。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马可发现,她原以为的世界只是城市的世界而已,而他们却有着远超城市的人口比例。
“这些年看遍世界各大时装之都的缤纷妖娆,却没有哪一样比他们黝黑粗糙的面孔和沾满尘土的劳动服更让我感动和震撼”,她开始慢慢收集他们的服装,“因为我觉得他们是在用真正的生命和时间创作。这个衣服已经不再是件衣服了,因为随着长期的穿用,破损之后再修补,再穿用,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它已经变成了他们身体或者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在这些看起来衣衫褴褛的衣服里看到了他们生命的故事和经历。现在的设计和艺术经常感到很苍白,与它们是无法比拟的”。
马可说,正是这些衣物给她的感动让她决定,没有必要再做任何的设计和创造,“他们已经给了我最好的东西”。
城里人到乡村滋生的道德优越感和慈善虚荣心在马可这儿不堪一击,“这种帮助是双向的。我觉得城市人更需要帮助,其实我们比他们更匮乏。因为我们是完全依赖购买的一群人,我觉得农民很伟大,他们吃的、住的、穿的,所有的东西来自于他们的双手,这是最直接、最原始,但是也最能让人明白什么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体会。但是因为城市所塑造的一种假象,使得我们逐渐远离我们的来源——土地。使我们丧失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也包括精神上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