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要闻

三馆免费开放:民营艺术馆能否成公共物品

2011年04月01日 10:17:56  来源:乌鲁木齐在线

两个女孩躲在大人的怀中,歪着头盯着岭南画派四大家之一赵少昂的画作《花鸟四条屏》,这是新疆华夏艺术馆收藏的“重量级”作品,其数百万元的标价格外引人注目。显然,从这两个叽叽喳喳“小公主”的只言片语中,可以听到她们对画中小鸟更感兴趣。抱着她们的分别是妈妈和奶奶,一个打扮时尚,开着小车而来;另一个衣着朴素,坐了9站公交车才到。两人相距半米,各留给对方半个背影,但两个小家伙的头早已挨在一起。

华夏艺术馆半年前举办全国名家名作收藏展时发生的这一幕,让馆长赵万顺至今挂在嘴边:在艺术面前,更容易实现人人平等,不要因为一纸门票,让人在艺术和美面前,转过身去。与公立美术馆不同,这座目前新疆最大的专业美术馆是民营的,这座位于鲤鱼山路的艺术馆也是新疆第二家专业美术场馆。随着公立美术馆、艺术馆免费大门的开启,民营艺术馆(美术馆)如何应对“免费开放”和随之加剧的生存压力,如何与公众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交流已成为赵万顺等民营艺术馆“掌门人”绕不开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艺术馆首先应该坚持公益性,与社会的互动才是保持新鲜血液的根本。”同时具有企业家身份的赵万顺相信,艺术馆不应以盈利为目的。当今社会信息爆炸、节奏加快、心理压力日增、人际关系趋远,这名新疆知名国画家认为,文化机构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展览、丰富精彩的艺术互动活动,使观众放松心态,以心灵沟通促进社会和谐。去年6月正式开馆的华夏艺术馆一开始就坚持免费开放,至今举行近20次大型展览,接待观众3万多人次。这个接待量不到市美术馆的三分之一,但在民营艺术场馆中却难能可贵。

民营艺术馆在国际上大部分时候被称为私立美术馆,是指由非政府人士和机构投资的具有收藏、展示、研究和社会教育功能的现代艺术馆,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年来,它在非规范化的市场中成长,甚至没有一个规范的名字:民营艺术馆、私立艺术馆、或者民办艺术馆。从诞生之日起便踉跄前行的它们,却是中国现代艺术馆建设的弄潮儿。近年来,新疆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全疆各地已创建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317家,其中从事古玩艺术收藏、艺术研究、艺术交流的各类艺术馆、书画院、文化传播中心已有22家。

今年初,自治区文化厅对其中15家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奖励,新疆华夏艺术馆就是其中之一。同时,“2010中国画十大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晓,赵万顺入选,颁奖题目为,赵万顺为新疆美术“搭台”。除了展览,华夏艺术馆还建设自己的网站,创办自己的报纸,组织国内知名美术家赴新疆写生,与乌鲁木齐晚报社联合打造了全疆首个校园艺术实践基地……赵万顺的目标是,注重对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的发现与培养,开展与国内外的艺术交流,通过展览、学术沟通等多种形式建立共同发展的机制,推动其良性互动,“造一个艺术馆不难,出现一个艺术馆很快,但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够让它发生文化影响非常难。”

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不菲的资金持续注入。与公立艺术馆靠政府拨款不同,资金问题是关系到民营艺术馆生存与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华夏艺术馆开馆以来,先后共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其中仅每年租金就高达120万元,这些钱主要是赵万顺通过他的商人身份筹集来的。对于艺术馆的健康发展来说,这不是长久之计。赵万顺指出,个人与企业向民营艺术馆等非盈利社会文化机构进行捐赠或赞助可享受“同额免税”的政策,这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为艺术馆所提供的“造血机制”。然而,目前在我国尚没有适宜非盈利组织发展的税收法律体系,有限的赞助资源又面临来自其他娱乐项目的激烈竞争,赵万顺坦言,在回报率方面显然是大多数艺术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今年,华夏艺术馆计划筹资设立“新疆文化教育基金会”,为新疆形成独具特色画风而努力,还将联合新疆甘肃商会等,让企业家进入文化和艺术产业,使企业和艺术互动,文化和市场接轨。在投资资本的制约下,民营美术馆很难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同样是企业老总的赵万顺相信,只有当企业的态度和社会公共价值统一的时候,这个企业的品牌才是最高尚的。赵万顺认为,更重要的是中国民营艺术馆需要寻找一种渐进式阶段式的操作模式,符合这里刚介入文艺投入的企业。对于投资企业,要从一个盈利单位转换一个非盈利单位,要建立核心价值,才能相信自己投入是值得的。

而这属于价值观念,需要时间,但对于摸索中的民营艺术馆,缺的正是时间。20年中,中国民营艺术馆可谓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摸索几起几落,始终坚韧地穿行在社会的转型和时代的浪潮中。成立于1990年的新疆大漠土艺馆,是新疆首家民办艺术馆,也正好经历了中国民营艺术馆的起起落落。它位于吐鲁番市东边的火焰山,由新疆文化人张文阁投资600余万元建立,它被有关专家称为“成功复活西域古典艺术精华的典范之作”。在刚刚结束的一个国家工艺美术展览上,张文阁带去了用桑皮纸粘接的纸塑作品,在黄色的维吾尔族印花布上,摆着一座丝绸之路上的古堡雕塑,让被称为人类纸业“活化石”的桑皮纸展现出新的活力。

张文阁的身份同样是多样的,他自称“复合型人才”:艺术馆馆长、雕塑家、工艺美术大师、商人,还有新疆首个以民间机构身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民间艺术是文化之根,我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料,走的是民族文化之路。”张文阁说他最认可的是最后一重身份。新疆大漠土艺馆于2004年开始在吐鲁番旅游景区建设“民间手工艺传承区”,已建成院落式建筑7所,分别进行维吾尔族土印花布、擀花毡、桑皮纸、花帽、织毯和刺绣的传承和展示。

张文阁认为,民营艺术馆要想生存,首先要考虑市场,要会找准定位,营销自己。他的道路是文化与旅游结合,把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在文化产业化的路上,他渐渐摸索出经验,两年多以前,他一期投资1500万,在离天池十公里处建天池汗王宫哈萨克博物馆,现在是新疆最大的哈萨克文化园区。“要真正拉近百姓和文化艺术之间的距离,仅靠免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彰显文化艺术本身的魅力。”他说。如今,随着各地美术馆的免费开放,民营美术馆的生存环境将会面临什么变数,未来的路又在哪里?究竟是在画笔的光焰万丈下失色,还是在收藏市场的金光四射下失色,或者在观众的文化需求面前失色,这已经引起民营艺术馆掌门人的思考。

正如发生在一个小型个展上的一幕:“你是否觉得这一切很美?”一个女大学生问她的男伴,他跟着她已经在展厅兜了两圈。“美?或者吧,你不觉得有些单调,每回来都觉得没啥变化。”男孩耸耸肩,无奈地说。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