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要闻

罗氏藏书:世界最大私人汉学收藏珍本落沪

2010年11月09日 10:26:58  来源:文汇报

记者11月6日从上海图书馆获悉,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上海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该馆日前成功引进了瑞典藏书家罗闻达的“罗氏藏书”。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汉学收藏,收录了1477年至1877年400年间1551种西文汉学着作及手稿,涉及十多个语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科学、工艺、历史、宗教、习俗、服饰、语言等多方面。藏书界认为,它与2000年上图以450万美元从美国回购的着名“翁氏藏书”堪称上海图书收藏“双璧”。上图副馆长周德明透露,这批珍本入藏后,上图将尽快对它们进行编目和修复,争取早日向读者开放。最快12月中旬,部分珍本将在该馆目录大厅公开亮相。

记者获悉,这批藏书受专业人士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里面含有两本“摇篮本”。“摇篮本”是西方目录学家对1450年至1500年间欧洲活字印刷文献的称呼。“通俗地说,它是早期的西方印刷书,在西方印刷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宋刻本在中国的地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周振鹤介绍,与宋刻本具有高艺术价值一样,“摇篮本”被誉为印刷品中的手工艺术品,它版式讲究、制作精良,每段句首大写字母都采用手绘。据统计,世界上现存“摇篮本”的数目为40000余种,绝大部分集中在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欧美少数历史悠久的知名图书馆中。在中国“摇篮本”存有量极少,现在可查的仅为10种11册,分别为:中国国家图书馆4种5册,台湾大学图书馆6种6册。

“罗氏藏书”入藏上图,填补了上海“摇篮本”的空白。同时,这两部“摇篮本”——1477年意大利威尼斯出版的《世界概况》、1480年意大利米兰出版的《曼德维尔游记》,本身的学术价值就非常高。它们是和《马可波罗游记》齐名的中世纪中国游记,都是拉丁文版本。其中,《世界概况》至今没有中文译本,中国读者很少有机会看到。

“罗闻达藏书”是一个以“西方中国观”为特色的系统收藏,有十分独特的价值。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李天纲告诉记者,“罗氏藏书”跨越的年代从15世纪欧洲发现“远东”,到19世纪汉学形成,这是欧洲初识中国的400年,也是西方文明迅速发展的400年。在这批藏书中,有不少西方早期“汉学”的奠基之作,400年来的中西关系、西方人的中国观、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以及欧美中国学发展历史依稀可见。李天纲举例,殷铎泽《中庸》的拉丁文译本,是欧洲第一本儒家经典翻译作品;应理的《孔子》是西方最早推崇孔子思想的着作。“一代代的欧洲人,通过读这些着作,形成他们的‘中国观’。我们也从中了解到:是基歇尔这样的学者,首先把中国文化与埃及、印度和巴比伦并列,后称之为‘四大文明’;法国汉学家儒莲等人研究中国的‘四大发明’,使中国古代文明在西方广受好评。”“罗氏藏书”能够顺利来到上海,与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分不开。2008年6月,周振鹤在香港城市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时,偶然看到了瑞典罗闻达的私人藏书目录,厚厚两本足有638页,这让他十分吃惊。更为难得的是,这些花费罗闻达23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收来的古籍全部是关于“汉学”,有些甚至在法国着名汉学家高迪爱编撰的《中国书目》上都没有见过。

听说罗闻达有意整体出让收藏,周振鹤认为这是国内西文汉学收藏的大好机会。他赶紧与李天纲、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一起来到上图,向该馆推荐“罗氏藏书”,希望他们出面收购。2009年初,上图通过邮件与罗闻达联系,真诚地表达了购买意向。很快,罗闻达也专程来到上图商量收购手续和价格等。2009年冬天,上图业务处处长吴建明和徐汇藏书楼主任王仁芳被派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查看这批藏书。今年年初,上图专门开了一次专家会议,这批书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随后,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韩琦等多位专家的帮助下,双方成交意向最终达成。合同谈妥,罗闻达人到上海,书也同步到了上海,如今已被保存在海关。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