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和谐理念面临新的拓展需求
作为城市历史的记录者和展现者,博物馆一直也是城市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博物馆让社会更和谐。成功、精彩、难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刚落下帷幕,就迎来了合作、创新、和谐的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第二十二届大会暨第二十五届全体会议。大会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正是当今博物馆界的共同关注。和谐理念是博物馆管理的现代追求。博物馆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设施,在国际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之时,应该肩负起一个重要的使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提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尊重理解,维护和保存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国际博协曾这样阐述博物馆管理对于社会和谐的作用:博物馆必须在世界文化快速变化中加强自己的文化意识,在国际化的国家体系中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并在全球性发展中,发挥自己特定的社会教育作用。当然,博物馆的所有这些任务都是建立在一种全球性或世界性的秩序意识上的。当前博物馆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护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文化的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全世界希望选择环境、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博物馆能够在包容中容智,在协调中成长,在互动中互惠,在转型中促进社会和谐。
博物馆管理的和谐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今天,中国拥有40多万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2000多万件可移动文物和自然遗产与自然文化综合遗产,它们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传统和推进文化创新的生动载体。2500多座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博物馆正是依赖于这些遗产资源,并正在和谐地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功能,从而使中国的博物馆成为整个国际博物馆事业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今天博物馆的和谐理念面临着新的拓展的需求与可能。
一是“心灵沟通”的追求。当今社会“信息爆炸”、节奏加快、心理压力日增,需要加强博物馆管理,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的潜移默化,使观赏者敬畏历史,珍惜生命,重视文脉,以“心灵沟通”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文化多样性与互容性”的完善。在世界整体性发展的今天依然要强调文化的多样性与互容性。近代博物馆的兴起就是以世界性与民族性统一为前提的,博物馆求文化多样性发展,与公众共享艺术赏珍,并以此提升观众的文化品位和修养水准。当今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博物馆虽所处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但依然应以完善“文化多样性与互容性”为己任。
三是“文化权益”的维护。享用社会公共文化,维护公民的文化权益,已成为今天博物馆管理工作者的应有理念。
四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民性”的体现。博物馆管理“致力于社会和谐”,理应充分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民性,由此进一步坚守“精神家园”,完善综合功能,改进空间布局,提高服务水平。
五是“和谐自然”的关注。今天博物馆的和谐理念除了崇尚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外,还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类文明的成长的智慧和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以及“低碳经济”的有效应对来缓和日益尖锐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各种矛盾,已是博物馆管理者的不可回避的议题。
一位哲学家曾说,“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就像世界上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一样,通过博物馆可以看到每个城市的文化特性,这些特质让不同的城市不至于成为同一模式的“复印机”。同样不同国家的博物馆也可以使不同的文明互相打量,成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