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西 继往开来——纪念林风眠诞辰110周年
曾有专家阐述过20世纪中国绘画三条脉络,一条是以张大千领衔的传统派画家,代表画家还有吴湖帆、溥儒、黄宾虹、贺天健、郑午昌,稍后有陆俨少等;第二条为民间派画家,代表画家为齐白石,还有陈子庄等;第三条为海归派画家,代表画家为徐悲鸿和林风眠,这一路有影响的画家尚有刘海粟、高剑父、高奇峰、陶冷月等。不过海归派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和成就的当推林风眠、徐悲鸿。
林风眠(1900-1991年)是一位与世纪同龄的画家,原名林风鸣,广东梅县人。出身于石匠家庭,是做石匠祖父和做画师的父亲给他最早的艺术熏陶。15岁时考取了省立梅州中学,在此期间,他和好友林文铮、李金友等一起组织了一个“探骊诗社”,切磋诗艺,并任副社长。解放后定居上海,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文革”期间被莫须有的罪名打成“黑画家”,许多作品被毁。1973年他的作品《山区》受到批判,被定为“黑面”。1979年应法国之邀举行个人画展,以后多次在海内外举办个人展,受到极大欢迎。1988年应邀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林风眠九十回顾展”,同时,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了“林风眠艺术研讨会”,中国美术馆举行了“林风眠画展”。1991年林风眠在香港病逝。着有《艺术丛论》、《中国绘画新论》、《林风眠画集》、《林风眠画选》等。
林风眠是中西结合的探索者和成功者,早年曾留学法国,眼界开阔,胸怀宽广,能容纳各种绘画的流派。早在1924年就提出把东方传统艺术与西方新风格融为一体的艺术主张。他认为,中西艺术,前者侧重于情感抒发,后者偏重于理性刻画,两者可以互补兼得而求平稳。尤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现代两所国立艺术学府的执掌者,他提出的“介绍西洋美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办院宗旨影响巨大。在教学中主张兼收并蓄,中西并存。
他在数十年的探索中,创造出“林风眠格体”,其绘画风格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用西画之格,表现中国画之魂。他的画形式上是西画,但它表现的是中国画的意境。在林风眠的作品中,大多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意境。上世纪70年代林风眠曾精心创作过一幅《荷塘芦雁》,可以说是林氏代表作之一。从技法上讲,荷塘采用西式画法,芦苇、乌云、大雁采用中国水墨画法,两者结合得相当精妙,特别是芦苇的线条具有非凡的速度和韧性,显示了林风眠中西融合的非凡功力。
2.在林风眠创作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常见的绘画题材有仕女、荷花、芦雁、风景、盆花、白鹭、裸女、京剧人物等。其中他把西画常用的静物、裸女、风景引入中国画,丰富了中国画的内容,令观者耳目一新。
3.构图独具个性,林风眠的绘画几乎都是方纸布阵,构图饱满充实。尤难能可贵的是,林风眠晚年一改他贯用的方形布阵,而是把两个正方形并列成一幅宽银幕式的,画幅大多在80×150cm之间,一改过去那优雅而秀丽的画风,用色更加泼辣、浓重、轻松、柔美,流畅的线条少见了,更多的则是直线、折线、粗犷的线。他把色与线、块与面、纵横交错,相互碰撞,演奏了一曲雄壮的交响乐。从中可以看出林风眠为中国画的变革作出的杰出贡献。
4.色彩强烈。林风眠用色善于将水彩、水粉、积墨一并使用,使色调沉稳和谐。2004年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曾有一件林风眠晚年创作的《四美图》,从画上可以看出,他运用西画色彩的技巧,加上中国画的水墨效果,将画面的冷暖对比、明度对比处理得出神入化,在色彩斑驳中富有墨韵。
5.物象变形夸张。所绘人物、仕女、动物等有弧曲之美的形象,林风眠一生创作过许多幅仕女作品,但创作手法各异,他笔下仕女,比例得当,形象秀美,或抚琴、吹箫、执扇、弄花、散步,在轻烟细柳般的闲淡优雅之中,又隐隐有一种寂寥惆怅之感,让人过目不忘。至于林风眠的动物,同样魅力十足,他的《白鹭》,造型夸张、优美,意境宁静,笔墨简洁,极为耐看。
6.林风眠的作品从不题诗于画,没有标题。但是观者一望便知,并充满着诗情画意。有人形容林风眠的作品是一篇优美散文诗,让人过目难忘,记忆犹新。代表作有《生之欲》、《探索》、《人道》、《人类的历史》、《五美图》、《荷塘芦雁》、《京剧人物》等。
对林风眠的艺术,程十发的评价相当经典:“他的艺术思想是活跃的,这种活跃思想并不是投人所好的见风使舵,不是纷杂无序的人云亦云,不是毫无见地的批发转售,而是真知灼见的熟虑深思。”“他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这种辉煌成就源于他伟大的创造性,他艺术里有着难以拆解的东方情结,有着殊途同归的神奇感悟,有着舍我其谁的典型风格。”
林风眠的存世作品很少,尤其是油画实属凤毛麟角,至于赝品,在市场上相对徐悲鸿等名家要少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真迹在“文革”时期被大量毁掉,林风眠作品又不易造假。因为他的作品大多为中西糅合,创作融浓丽的彩色于水墨之中,突出了人对大自然视觉感受的新鲜感、质量感。赝品一般色彩不协调、不鲜亮,作伪者用色没有章法,反复堆涂,使色彩变得更脏。另外,林风眠的线条往往果断、疾速、遒劲,显示一种独立的个性。赝品的线条则不够流畅。
上世纪80年代初,当苏富比、佳士得在香港开拍中国书画后,林风眠的作品就进入了两大拍卖行。1980年他的《人物》被苏富比拍至3.2万港元,这个价格已相当不错。到8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开始稳步攀升。1986年他的《裸女》仅一平方尺,被苏富比以4.2万港元卖出,这个价格与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作品不相上下。1987年林风眠的《美人》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1万港元成交,首次突破10万港元大关。以后,林风眠的作品迭创新高。1995年他的《京剧人物四折屏风》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高达244万港元成交。近几年,林风眠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依旧走势坚挺。2000年林风眠的精品《芦塘白鹭》在朵云轩拍卖会上受到了众多买家的追捧,最后在72万元的价位上锁定。2001年,在上海敬华首次拍卖会上有3幅林风眠的作品亮相,其中有两幅尺寸各不到一平方尺,结果分别以3.2万和2.6万成交,另一幅《双鹭图》以7万元拍出。2002年他的《山水花鸟8开册》被华辰拍至63.8万元,价格相当理想。2004年是林风眠作品在海内外市场上大放异彩的一年,这一年林风眠的《集锦8开册》在北京华辰春季拍卖会上,以418万元拍出,创林氏中国画作品新高;时隔半年,欧洲一藏家向苏富比提供了5件林风眠的作品,其中《四美图》以510.24万港元成交,再一次刷新市场记录;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林风眠的《中国戏剧系列——刺王僚(鱼肠剑)》以409.575万港元拍出,《夜香》以174.37万港元成交;2006年《少女花鸟6开册》在北京鸿正获价1430万元,首次突破了千万元大关。林风眠的油画存世极少,偶有亮相也有可观的市场行情,2000年林风眠的油画《霸王别姬》在嘉德获价62万元;2001年油画《渔村丰收》在佳士得获价535.4万港元;2002年油画《丰收》被佳士得拍至356.5万港元;2004年油画《武松》被上海保利拍至191万元,2009年《渔获》在苏富比获价1437.79万元,创林风眠作品市场最高价。
今天,越来越多的藏家认识到:拥有林风眠的作品尤其精品是一种荣耀、品位、身价。这不仅是因为林风眠在中西结合的探索上有独特的贡献及在中国美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更主要是他的存世作品尤其是油画存量凤毛麟角。笔者认为,不论从中国美术史的地位讲,还是从艺术成就看,林风眠的艺术并不在齐白石、傅抱石之下。故后市林风眠的作品仍会成为炙手可热的收藏品,其作品价格也会一路看涨,未来作品价格迭创新高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