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青铜雕塑《加莱义民》来沪 标价四千万
主题为“让收藏成为风尚”的2010(第十四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将于9月8日至12日在上海世贸商城登场。每年上海艺博会放在举办场馆门前的那尊主题雕塑作品,历来被视之为上海艺术博览会对外宣传和形象展示的一张“王牌”。而今年的“王牌”将从“1张”增至“11张”!其中,罗丹的青铜雕塑《加莱义民》是首次来中国,它是上海艺术博览会有史以来参展作品中身价最高的一件,标价4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000万元),其成交过程将受到全球关注。
《加莱义民》表现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6位法国加莱市市民悲壮就义的场景。当时,法国加莱城已被英国军队包围,全城人被迫向英王求和,但英军提出的条件是: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这段历史让法国人痛心至今。罗丹创作这部作品时是1884年,当时他正埋头于《地狱之门》的创作。是加莱城一位朋友的来信说动了他,信上说该城正筹划建立一座忠魂碑,拟请他制作雕像。罗丹答应了。加莱市最初的要求制作一个叫欧斯达治·德·圣彼尔的烈士像。但大量历史资料让罗丹推翻了加莱市的计划,他发现当时为拯救全城人的性命,被处绞刑的义民除欧斯达治外,还有5人,于是他决定,塑造一组6个义民在交出城门钥匙走向断头台时的情景。报酬还是按一个雕像算。
在罗丹的《加莱义民》里,年长的欧斯达治站在中间,他刚毅的神情,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悲愤与愿意为城市去死的决心。他周围的人物有的紧闭双唇,两手紧握城门钥匙,情绪激动;有的侧转身,与同伴相互鼓励着;也有的双手抱头,绝望痛苦;还有被这样的死亡吓着的,用手遮住了自己的眼睛。这6个义民的造型各自独立,却相互联系着,脚下的平台是他们的城市、是他们即将离开的土地、是至死都将他们连在一起的某种力量,这尊群像,几乎成为那座即将被沦陷之城最后挣扎与不屈的缩影,死亡的痛苦与屈辱,被罗丹以这样的方式,成为一个民族永恒的纪念。
据记载,当时市政当局看了《加莱义民》的草稿,认为感情过于悲痛,希望罗丹修改。但罗丹不满足于通常做英雄纪念碑的惯例,他力图再现当年事件的真相,把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告诉后代,因此坚持没有做大的修改。后来由于资金不足,一再拖延,直到十年后的1895年,这座组雕才在加莱市的里席尔广场上正式揭幕。而组雕问世后,罗丹的艺术也引发了社会的激烈争论。
有评论家认为,《加莱义民》向我们提示的是:罗丹那种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那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是艺术真实的震撼力。这件作品不论结构,或对纪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英雄人物的阐述,对当时来说都具有革新的意义,也因为这个,它在现实主义艺术史上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罗丹在这一组雕上的贡献,是将英雄纪念碑首次注入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表现,他让《加莱义民》变成了人类共同思考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