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们人民的艺术家:吴冠中先生
艺术家吴冠中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先生不仅在油画、水墨画领域中不断求索、出新,在中国艺术精神表现与现代绘画形式结合实践及艺术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毕生充满艺术活力的勤奋耕耘,创作出大量的艺术作品,而且心胸豁达,为人坦诚,直言不讳,常直击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极具影响的人物,可堪称中国艺术巨星。
吴冠中先生艺术创作重在自我感受,学古通古不泥古,器属大成。他常在平凡的创作题材中表现出非凡的才情和艺术精神,在艺术创作中不断突破自我,并充分体现在众多作品中,艺术手法千姿百态。他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思想有其真正领悟的创造型艺术家。近两年,年愈90高龄的吴冠中先生在思考自己艺术作品的归属时,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他曾对家人讲:“东西你们可以分掉,但作品不是遗产,是给国家、给人民的。”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吴冠中先生近几年曾先后向上海美术馆捐赠了66幅作品、新加坡美术馆捐赠了113幅作品、浙江美术馆捐赠了72幅作品,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46幅作品。早在1999年,吴冠中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时就已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10 幅代表作品,其中油画5幅、彩墨5幅,分别为《根扎南国》、《都市之夜》、《逍遥游》、《围城》、《书画绿》、《荷塘春秋》、《崂山松石》、《弃舟》、《补天》、《红莲》。2009年初,吴冠中先生再次向中国美术馆捐赠36幅作品,包含油画13幅、彩墨画22幅和水彩画1幅。这次捐赠以新世纪以来创作的新作为主,其中包括他晚年的代表作品《画中人》、《朱碧琴像》、《野草》、《鲁迅像》、《建楼曲》、《播》、《高桥》、《春风又绿江南岸》等。
为表敬意,2009年2月26日,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和新加坡美术馆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展览汇集了吴冠中先生捐赠给三馆的油画、水墨画、水彩画共计183幅作品。它们是先生在1954年至2008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历程的艺术结晶,这也是先生的艺术作品首次在北京大规模地全面展示。展览举办期间,李长春、贾庆林、刘延东、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观看了展览并予以高度评价。中国美术馆同时出版了《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集》精美大型画册,并举办了以“吴冠中与中国现代艺术”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学术界、艺术界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美术馆两次接受先生捐赠的作品共46幅,加上原来收藏的15幅作品其中包括西藏题材《拉萨龙王潭》、《拉萨菜市》,反映江南水乡的《太湖鹅群》、《鲁迅故居》、《巴山春雪》等,以及刘迅先生捐赠的一幅吴冠中先生的油画《漓江两岸》,迄今为止,中国美术馆共收藏先生作品62幅。
值得一提的是,捐赠这些作品之时,正是先生作品在艺术市场价位不断攀升、作品拍卖纪录不断刷新并屡超千万的时候,先生无私之精神,令人钦佩。
2009年初,范迪安馆长带领中国美术馆一行去先生家拜访,当谈及按照《20世纪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专项计划》的规定,将对先生义举给予捐赠奖金时,先生毅然回绝说:“艺术家属于人民,艺术作品同样就应归属于人民”。先生的高尚品格以及回报于人民的文化情怀令人赞叹。
吴冠中先生向多个美术馆捐赠的意义并不只在于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本身,捐赠义举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无法量化,意义深远。先生不仅为国家美术馆的藏品建设做出了贡献,更是为人类社会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为当代艺术家再次树立了可效可仿的光辉典范,将成为流芳百世的精神力量,感动更多的艺术家荟萃艺术精品回报国家与人民。
每个着名的艺术家及其后人都面临着如何对待艺术作品归宿这样一个具体的问题。其实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劳动成果,在艺术家百年之后为其家人继承、拥有是天经地义的,但吴冠中先生那句平凡而朴实的“艺术家属于人民,艺术作品应归属人民”,提出了如何看待艺术作品最终归宿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这也关乎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是如何将艺术财富归于人类的值得深思的大课题。
先生虽走了,但他心系祖国、心系人民的无私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中国美术馆在7月7日至8月2日举办“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期待更多的大众走进吴冠中的艺术和心灵世界。
吴冠中先生高风亮节的捐赠义举将永载史册,为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