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一条街挖出了六朝砖井
朝天宫附近的仓巷是南京有名的古董旧书一条街,每天,总会有不少南京乃至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来到仓巷“淘宝”。有趣的是,就在这个旧货古董集散地,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存于日前重见天日。目前,考古工作正在进行,虽然最终的结论还没有作出,但业内人士认为,此处很可能是南京历史上着名寺庙——封崇寺的遗址。
现场有一个六朝砖井
其实,仓巷现在几乎已是“半边街”了,西半边的老房子几乎已经全部被拆去。规划部门在进行老城南改造时,无意中发现了仓巷以西的一大片空地下面,有着重要的历史遗存。规划部门将这个发现通知了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考古队员进驻这个工地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考古发掘,已经有丰富的收获。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仓巷。一位旧书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仓巷以西一大片用围墙围起来的空地,便是考古现场。空地非常大,记者绕着围墙,走了一圈,花去了十几分钟。这个工地北到七家湾,南到安品街,西到仓巷,东至鼎新苑小区。在拆迁之前,这块空地上是一栋栋老宅,临近仓巷的,则是十几家古董店和旧书店。古董商人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脚下就有一处蕴含丰富文物的历史遗存。
工地临近仓巷的一个大门开着,记者走了进去。大门旁边便是一个大探坑,这个大坑长达100多米,宽约30米。下到坑里,有考古人员挖出的土台阶。由于前几天下了大雨的缘故,坑里积满了水。站在坑旁边,可以清楚看到不同颜色、不同年代的土层,土层里有大量砌得很整齐的青砖,有人推测,这里应该曾经有一处建筑遗迹。
现场一位工人告诉记者,这个大坑是前一阵子考古队员考古发掘时留下来的,对于大坑的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大坑旁边还堆放着一个井栏和十几块青砖。据记者向业内人士了解,这个井栏为典型的六朝砖井,和后世的石井栏有明显不同,而十几块青砖也是六朝时期的建筑材料。
前述的砖井,在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对南京图书馆新馆工地的考古发掘中也有发现,那次发现的砖井,是六朝都城建康宫城的建筑遗迹。而在2004年4月,南京的考古工作者在船板巷皇册家园工地,也发现过多座南朝砖井。
出土文物很丰富
昨天是星期天,大部分考古队员并不在现场。工人告诉记者,对于这一大块工地的发掘工作还没有结束,只是西南一角的考古已经做完了。记者看到,在大坑旁边的一个棚子里,一个考古工作者正在聚精会神地绘制考古图纸,记录着前一段时间的考古成果。
记者了解到,这两天,考古队员已经在工地的另一个片区挖了两个探方。所谓探方,是考古工作者将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而此前发掘中,这个工地上已经出土了大量历代的陶器、瓷器、青铜器,出土文物涉及六朝、五代、宋等多个时代。可以预期,在此后的考古发掘中,这一大片工地上,应该还会有更多珍贵文物出土。
很可能是封崇寺遗址
那么,仓巷这块工地下面,究竟埋藏着哪一座古代建筑遗存呢?考古工作还没有结束,现在下结论虽然有点为时过早,但业内人士已经做出了大胆预测。“考古队员挖的,很可能是封崇寺遗迹!”
《景定建康志》和清代着名学者陈作霖撰写的《运渎桥道小志》记载,封崇寺,始建于宋代,是在“报慈廨院”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其前门开在月牙巷(此古巷已经消失),后门开在七家湾。明清时期,封崇寺有“山门三楹、大佛殿三楹、卧佛阁三楹、左伽蓝殿楼三楹、右三教堂三楹、禅堂三楹、僧院一房。基址十亩 ”,由此可以想见封崇寺建筑群规模之宏大。
因为封崇寺曾经供奉印度僧人送来的一尊檀木卧佛,南京民间又称之为“卧佛寺”。到了清代,寺里挂出一块“敕建封崇寺”的匾额,所谓“敕建”,是皇帝下令建造的意思,由此可见封崇寺在当时地位的显赫。
明清以来,封崇寺历经几次战火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期间,住持炳炎不肯向太平军屈服,一把火几乎将封崇寺烧光,自己也同时殉难。同治年间,封崇寺才得以重修。尽管如此,封崇寺一直都是南京城南名气远播的名刹古寺,每年的“腊八节”,封崇寺僧人化缘施粥,接济百姓,一直传为美谈。
1945年,因为寺中发生过一次火灾,由于周围都是窄街陋巷,救火车没办法进来,以致封崇寺寺建筑付之一炬,只剩下了这一点残迹。 2005年,记者曾经寻访过封崇寺遗址,当时只找到了寺内二进旁殿僧房和两棵古松树,保留在下岗工人王建宁开办的一座老年公寓里。即便这一点遗迹,在 2006年的拆迁中,也令人遗憾地已经完全消失。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这次考古队员找到的真的是封崇寺,那应该是封崇寺早期遗址,这对于研究南京佛寺历史将具有重要价值。而宋代古寺遗址上为何有六朝砖井,这个谜团也有待考古人员解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