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判断的价值标准
从去年中期开始,我几乎没再写过关于当代艺术的批评文章,但是这事情总是被朋友们所问起,大家认为我一直在策划展览,没有好好写文章。借用艺术评论前辈的话来说,我是不务正业,应该好好写文章。这一年多来,当代艺术圈内有很多争论,王林和吕澎的“当代艺术合法性”的争论、对“意派”的讨论、年底的“金酸梅奖”,如今又是“改造历史展览”的争论,大家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关于艺术判断的价值标准和话语权,每次争论的双方都是专家级人物。大家似乎都不怀疑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国际地位,于是都希望在这个变化中充当有话语权的人。很多时候,老一辈批评家们在讨论艺术史写作,年轻批评家在讨论当代艺术的现状。老一辈批评家们基本上是在“翻旧事”,讨论过去的一些事实,年轻批评家写作,很多还处于用西方理论阐释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的阶段。批评和当下的艺术创作相脱离,艺术家对批评家的怀疑,批评家却依然自以为是地争夺话语权。当然,我的判断或许是错误的。
在我的判断基础上,我越来越觉得无话可说。写作成了思考的障碍,对于当代艺术的思考越多,越觉得困难重重。最近,有几家画廊找我为他们策划展览,但是他们的要求基本一致,邀请我帮他们找没有签约、作品有创意的并且优秀的年轻艺术家。由此看来,画廊已经开始讨厌无休止、泛滥的展览,认为这样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同时那些开幕式的人气已经无所谓了。
其实,艺术批评在近几年一直没有进步,或许是庞杂的信息淹没了很多声音。当代艺术创作至今没有进入原创期,但是中国的艺术界很当代,目前当代艺术从业者已经很会利用媒介进行运作,将个人事件演变成公共事件。
对于整个当代艺术界来说,我看到的是混乱,没有秩序,混乱的另一种说法是活力,但是一味的混乱却没有实质的意义。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是静态的,至少这一年多以来,看似乱哄哄,其实没有什么发展。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不知道说什么,只想做一些小事情、小展览和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