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艺术品超市开到杭州 低门槛收藏艺术品
一场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近日在杭州的“东街6号·艺术空间”内举办。在这个看似平常的艺术会展背后,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平价原创艺术品量贩式经营在杭州也开始冒头。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这种从欧洲借鉴而来的主打售卖低端原创艺术品用于美化家居的“艺术品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到现在出现在杭州,这个新兴的艺术品推广载体正被众多经济发达城市所接受,它所涉及的人群也比传统艺术品要广泛得多。一个售价在50元至5000元之间的原创艺术孤品,吸引的可以是普通白领,可以是普通艺术品投资者,也可以是众多尚未成名的艺术工作者,甚至可以是艺术创作的玩票人士。虽然在部分艺术家看来,这个市场还需要培育。可显然这已经形成文化创意的一个产业,并且打破了传统艺术和大众的隔阂。
如果你热爱艺术,但钱不多,不妨去德国柏林看看。五六年前,德国柏林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廉价艺术品超市之一,货架上摆了6000多件艺术品,油画、雕塑、素描和摄影作品。顾客可以像逛超市一样,挑选自己心仪的艺术品。每年,全球大约有500多名艺术家申请加入这个超市。发起者对这个市场充满信心,他说这是“让艺术走近大众,走近那些钱袋不怎么鼓的普通人”。超市里的艺术品价格从5欧元到299欧元不等,比起大型拍卖会上的高价,这样的价格很容易让人接受。当然,对于这种现象,批评的声音从来都没有停过,有人说这个艺术品超市是专卖廉价蹩脚货的地方,可这阻挡不了众多艺术工作者对这里趋之若鹜。
金融危机让动辄上百千万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遭遇了寒冬,却让低端艺术品市场走进生机盎然的春天。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国内许多经济发达城市出现了这种类型的艺术品超市。春节期间,深圳“365艺术超市”开张,这个艺术超市不仅出售几十元、几百元的艺术衍生品,还出售定价数千元到三万元以内的原创艺术品,其中原创艺术品由于有一定的观赏性、收藏性和增值性,已培养了一批白领阶层客户群。几乎同一时间,重庆首个原创艺术品超市——重庆当代艺术品交易中心试水。有60个商铺和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展厅。艺术品包括画作、陶器、雕塑、各种挂件等,创作者多是从事艺术设计的青年和学生。
在这个地区,同样类型的艺术品超市还有成都西村艺术品空间。而上海证大艺术品超市更是在平价艺术市场上树立了一个典型,这个号称中国最大的平价艺术品市场,80%的艺术品都在5000元以内。原创艺术品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陶艺、手绘漫画、民间艺术等。杭州“东街6号·艺术空间”的创意总监徐恒说,“平价艺术品超市里的作品,可以是学生的、老师的、普通老百姓的、职业爱好者的,甚至可以是艺术创作的玩票人士或者儿童。只要你是原创的,你都可以自己标个价拿来卖。当然,商家会择优选取,并且市场也会检验你的价格。”对于顾客来说,作品的价格有高有低,能不能淘到高性价比的,就看自己的眼光,“因为艺术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不见得贵的就是好的。”徐恒用他的观点来描述艺术品超市,就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创作和售卖的地方。而这种市场出现后的受益人群也颇为广泛。比如艺术品投资者,因为许多参与到这种超市的艺术家,都是尚未成名的,可以说,“潜力股”众多,只要你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外加一些运气,你今天购买的艺术品,几年之后就是价值非凡的艺术宝贝。而对于尚未成名的艺术工作者来说,这种超市更有现实意义,因为放在这里寄卖的作品,成交之后就成为生活来源,因此这里是众多美院学生赚取生活费的地方。
打着“艺术超市”、“艺术集市”的旗号,探索低端艺术品市场,这种平价艺术品超市在艺术界引起不小的震动。一些艺术家和有能力的消费者都对这种“平价艺术”很推崇,但对于不少人来说,艺术给人的感觉依然遥远。随着“平价艺术”受到热捧,有人推测中国艺术品消费的时代即将来临。艺术品消费不同于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投资,是将艺术品当作消费品去购买和使用。这首先是和经济的好转及大众消费理念的变化有关。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艺术品消费渐成时尚。年薪15万元以上的70后和80后年轻人是购买平价原创艺术品的主力,而在艺术氛围浓厚的成都,月薪5000元的白领已有自主购买艺术品的诉求。他们购买艺术品主要是点缀生活和体现品位。
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的栗宪庭说,拍卖场上的天价新闻,让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进入了一个混乱时期,“探索低端艺术市场,我们可以逐渐建立和调整出一个既与绝大多数艺术家有关联,又与中国老百姓有关联的自主艺术市场。”建立平价市场的根本目的,是想通过市场的行为把艺术品新的变化普及到大众。平价艺术品市场要想壮大,还依赖于大众的消费观念转变。但在文化创意产业氛围越来越浓的现在,中国艺术消费时代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