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评估与奖励小议
近闻从今年开始,文化部将开展首批全国重点美术馆的评估工作,并对重点馆将给予优先的政策和经费的支持,而且将制度化,每三年评选一次。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评估当然会有许多条件,诸如几大功能全不全,其中包括硬件建设的展厅要求,公共服务空间、藏品规范保护所需的种种硬性要求。另外,自然对有关人员也提出要求,包括领导班子素质、能力,特别是展览策划水平、学术性及年开放时间、绩效率、社会效益和规章、规划等等软件建设的衡量标准。
对于评估条件中“年收藏经费总额不低于300万元”一条,我觉得可能使许多地方馆失去参评资格。中央的馆愁的也许不是经费,因为上面认为你重要,口袋里有钱,一个批示就划过去了。这条硬杠也许考验的是地方财政、地方政府。说白了,地方美术馆要中央财政支持,地方上你先要配套、多投入。这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不是问题。上海人担心上海美术馆年收藏经费只有200万元可能评不上,空担心,300万难不倒大上海,而且上海早应该给上美增加收藏经费了。据我了解,上美办馆定位当代艺术原因之一是经费不能与上海博物馆比,不过一个零头而已。浙江美术馆年收藏经费1000万元,宁波美术馆固定经费加专项申请收藏经费也在300 万元以上。深圳三个馆:深圳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都超过了这个底数。其实这个数也买不了大名家的作品,而大名家之作目前得靠社会捐赠。
说到捐赠,我觉得与其硬性规定300万元底线,不如把近年来接受捐赠的作品也估价算其自创的收藏经费,倒可以把数字再提高(一些馆的受赠作品价值大于收藏经费)。这样就把人的因素也考虑进去了,能鼓励积极性。国家的钱是纳税人的钱,这些钱给了工作努力、成绩出色的美术馆,自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
此外,奖励不该分馆大馆小,所谓重点馆不应该全是综合性的大馆,那些虽小而实实在在办得不错的名家馆不应受到忽视。国家的钱大家有份,政策倾斜要合理。至今全国的美术馆学会还没有名家馆的名分,名家馆自己有个联会,经费自然少得可怜。我想为名家馆呼吁一下,其中特别是名家家属办的民营馆更应该得到帮助和支持。民营馆产生的社会效益同样值得重视。文化部旨在“通过标准的制定促进公众对美术馆发展的认同,避免美术馆的盲目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真正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名家馆当不在盲目建设之列,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