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成艺术品市场真正买家
2008年的天龙山十号窟佛首回家是中国文物界的一件盛事,这件流落海外达85年的国宝,因一位山西企业家的成功回购得以重返华夏故里,此举被誉为“继圆明园兽首之后最重要的国宝回归”。国宝的回归,于中华是不多的盛事,但在收藏界,企业家的参与,早已是一种惯常现象。
在纽约,在日内瓦,在北京,国内外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企业家的身影屡屡出现,他们从纵横四野的商界风云中抽身出来,将投资眼光定着在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上。在中国收藏界,老一辈藏家正逐渐淡出藏界,而民营企业家则成为收藏主力。作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正在成为民营资本关注的新领域。国内外大型拍卖会上越来越多地出现民营企业家的身影。于是在很多企业家身上,又多了另一张名片:收藏家。
拥有收藏家名片的企业家们,有的是为了排解工作压力培养业余爱好,有的则是跟风时尚投资,也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对收藏另有所图。此外,有些企业家则是纯粹为了一种个人理想,他们对于收藏的执着和藏品的各具特色,让人们看到了一种生活和一种境界。
今天的中国企业家投身艺术收藏,已经可以称为是一种潮流。在很多企业家看来,这是一种时尚,正如曾经有一段时间,企业家们会以高尔夫和户外运动作为主要谈资,而如今,收藏,是一种品位的象征,在企业家的圈子里,收藏正成为一种时尚风向的标签。
现任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曾经在16年前融资2000万元与人合伙创办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此过程中,陈东升见证了中国企业家投身艺术收藏的潮涨潮起。转投保险业的陈东升依然是艺术品收藏的热衷者,他在公司大厦11层开设顶层空间,专营中国当代艺术的顶尖展览,在这里,企业家是最主要的顾客。陈东升的想法是:“把前门附近的老北京火车站改建成当代艺术博物馆也许是最现实可行的。”
建设博物馆的梦想,不是只有陈东升一人,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企业家将此梦想付诸实施。2007年1月底,企业家谢金松的海宁谢氏艺术收藏馆开馆,而在江浙地区,已经有100多个私人博物馆成功建馆。同谢金松一样,这些私人博物馆的主人全都是企业家。收藏艺术品乃至开办博物馆或美术馆,正成为企业家实力和品位的象征。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有了一致的认识,他们在一起的主要话题就是“艺术”。对于这些企业家来说,艺术品首先是一种消费;而很多企业家也乐意把它当做一种投资,甚至是金融工具。据悉,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员中,企业家占到了20%。趋利的金融资本大举介人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这使企业家成为艺术品市场真正的买家。
企业家的收藏热,更深的背景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有句俗语:乱世屯粮,盛世收藏。专家评议,投资艺术品,对企业家们来说,有点鱼与熊掌兼得的意思。它既是保值的,又可以拿来赚钱。企业进行艺术品投资,正成为一种资本运作的新方式。今典集团总裁张宝全曾说:“我不是艺术赞助人,我的最终目的是做艺术产业。”面对收藏者中企业家群体的涌入,媒体赞叹:“中国企业家阶层基本上真的是开始成熟了。”甚至有一种说法不绝于耳:企业家将接管艺术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