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媒体关注

登高壮观大江流

——施江城访谈录

马汉跃/文
2009年11月24日 14:04:5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施江城艺术专栏  



:在历代长江图卷,您尽得天机,独领风骚。占了几个第一,第一个画新旧交替的长江,第一个从长江源头唐古拉山画起,第一个万里长江整体写生,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您对长江历史文化的独特贡献。

:1984年,我独自探寻长江文化上溯长江之源,就曾经写下一首诗:“既已离家难顾家,独上绝岭向天涯,愿寻白绫千百丈,好将热血一抛洒!”五年前在动手创作这幅长江图卷之前,我曾对此有一个想法:画面采用中西结合、一气呵成的多样式手法,既能体现传统的坚实基础,又有现代的创新意味;既有社会广泛接受的写实性,又有饱含艺术品位的抽象性;既有精妙细致的刻画,又有任意挥洒的畅达豪放;既有深沉厚实的阳刚之气,又有虚无缥缈的阴柔神韵。当然在布局上我也考虑了很多,比如在保证地理位置和风景名胜的准确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长卷的艺术欣赏性,保持全图主线的连贯性,还有全图的气势、气度、深度、高度、节奏以及规模。

:您通过艺术以长江文化来重铸现代中华魂,勘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的一项艺术工程。通观整幅画面,“豪放而不狂野,洒脱而不油滑,厚实而不笨拙,刻画而不板结,精妙而不琐碎,空灵而不空洞,丰富而不显得堆砌,创新而不刻意标新。犹如一部交响曲,一部正剧,而不是流行音乐,小夜曲,悲剧,更不是闹剧”。以超越常人的时空观念,表现出“流观八极,咫尺千里”的宏阔空间,使观者顿生“纵览古今,瞬间万年”的感慨。那么施先生是在什么时候就萌生有绘作长江图卷的想法呢?您绘画生涯的大致脉络又是怎样?

:现在看来这个脉络就已经很清楚了。我从小就生活在长江,目睹了长江的亘古之变,新旧两个时代的长江面貌我也都看到了。我想能够如此完整看到长江之变的古今画家恐怕只有我了。古人的条件有限,他们并未看到长江的源头。可以说从长江源头到长江入海口的每一段肢体,我都仔细的触摸过,至今60年的光阴就是在长江流过的。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