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媒体关注

登高壮观大江流

——施江城访谈录

马汉跃/文
2009年11月24日 14:04:5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施江城艺术专栏  



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在艺术创作中加入时代因素,不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要加入进去。我们不能仅仅从技法形式去看齐白石,而要看到文化是如何影响和推动他去这样画。我们现在运用系统美学理论很容易理解大师的形式美秘诀,但他们文化上的含金量是最有价值的地方,这对于他们来说则是通过经年累月的文化思考和实践积累得来的。看来形式还是要考虑到文化背景,离开这个背景,只谈形式是谈不清的。就像人一样,不要以为闲着闭上眼睛就可以胡思乱想,其实并不简单。做梦也是经历了以往的事之后才有梦,可能会出现空间时间错位,不会梦到完全没有见到想到的事。

我们虽然强调画家的自我表现意识,在创作时不受约束的将自己尽量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里,但美的概念有一个文化基因的传承问题,有源有流。   马:生活对于艺术,艺术对于生活,每个画家有着不同的体验,又有着共同之处,很想了解一下您个人在这方面的见解。

:人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真实的、熟悉的生活,自己画出来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独有的体验,这才会有独特的价值。每个人对个性的要求不一样,但都要真实,能打动自己心灵深处的点点滴滴的事,通过作品来分析进而分析所处时代。作品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它不是孤立的。在莫斯科,当我参观列宾和苏里柯夫、优努拜尔的作品时,立刻会想到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社会状况。将许多历史事件以绘画的形式和历史连在了一起。当作品与人与历史形成了系统的脉络时,画作就会有价值体现。

现在更多的是一种伪真实,你以为你很喜欢××歌星影星吗?其实不是,是因为媒体的宣传使人喜欢,是被动的接受,而自己却一直以为是主动的喜欢。在信息时代容易失去自我的真实,也很难以独特的语言形式反映自身真实的感觉。古人没有“体验生活”这一说法,但却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他们也强调写生,要表现生活中打动自己的事物。现在经常有人为制造的文化事件和文化现象引起人们关注,引诱我们脱离真实的自我存在,而使在历史转型时期的重大命题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过。古今中外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应该有三个立足点,要立足于民族传统,尊重和研究;立足于构建当代文化;立足于真实的生活感受。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