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李镇:中西美术比较研究的跨文化视野

2011年08月09日 10:53:3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20世纪中国比较美术研究深受比较文学方法的影响,其发展轨迹与后者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文化研究中的跨文化研究方法早在20世纪初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之时就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并以中西美术比较研究的姿态出现在的美术教育领域,进而影响到20世纪中国美术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

蔡元培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在文化、科学和艺术诸领域中推行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想。他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说:“大学者,ʻ囊括大典,网罗众家ʼ之学府也。”3进而又在《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中解释说:“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ʻ思想自由ʼ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与公所提出之ʻ圆通广大ʼ四字,颇不相背也。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4蔡元培不仅旧学根基深厚而且热衷新学,新学中又深受康德哲学和美学的影响,并以之为基础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体系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世界观主义、美育主义。前三者为 “隶属政治之教育”,军国民主义源自德国、日本,实利主义源自美国,德育主义源自法国。后二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皆源自德国尤其是康德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对于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蔡元培认为:“世界观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且其与现象世界之关系,又非可以枯槁单简之言说袭而取之也。然则何道之由?曰美感之教育。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此为康德所创造,而嗣后哲学家未有反对之者也。在现象世界,凡人皆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随离合生死祸福利害之现象而流转。至美术,则即以此等现象为资料,而能使对之者,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例如采莲煮豆,饮食之事也,而一入诗歌,则别成兴趣。火山赤舌,大风破舟,可骇可怖之景也,而一入图画,则转堪展玩。是则对于现象世界,无厌弃而亦无执着也。人既脱离一切现象世界相对之感情,而为浑然之美感,则即所谓与造物为友,而已接触于实体世界之观念矣。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5 这一观点概括起来就是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之说,而蔡元培所崇尚的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教育理想体现在美术教育领域就是“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

1919年以前,蔡元培比较关注的是意大利和法国的传统美术,尤其是博物馆和学院中的美术。对于中西融合,蔡元培分析道:“中国画与西洋画,其入手方法不同。中国画始自临摹,外国画始自写实。《芥子园画谱》,逐步分析,乃示人以临摹之阶。此其故,与文学、哲学、道德有同样之关系。吾国人重文学,文学起初之造句,必倚傍前人,入后方可变化,不必拘拟。吾国人重哲学,哲学亦因历史之关系,其初以前贤之思想为思想,往往为其成见所囿,日后渐次发展,始于已有之思想,加入特别感触,方成新思想。吾国人重道德,而道德自模范人物入手。三者如是,美术上遂亦不能独异。西洋则自然科学昌明,培根曰:人不必读有字书,当读自然书。希腊哲学家言物类原始,皆托于自然科学。亚里斯多德随亚历山大王东征,即留心博物学。德国着名文学家鞠台喜研究动植物,发现植物千变万殊,皆从叶发生。西人之重视自然科学如此,故美术亦从描写实物入手。今世为东西文化融和时代。西洋之所长,吾国自当采用。抑有人谓西洋昔时已采用中国画法者,意大利文学复古时代,人物画后加以山水,识者谓之中国派;即法国路易十世时,有罗科科派,金碧辉煌,说者谓参用我国画法。又法国画家有摩耐者,其名画写白黑二人,惟取二色映带,他画亦多此类,近于吾国画派。彼西方美术家,能采用我人之长,我人独不能采用西人之长乎?故甚望中国画者,亦须采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描写石膏物像及田野风景,今后诸君均宜注意。此予之希望者一也。”6在蔡元培看来,西方的传统艺术尤其是写实绘画是科学性、系统性的艺术,值得中国艺术家学习,有益于中国艺术的发展。此时,蔡元培心目中的中西融合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传统艺术的融合,这与康有为的观点基本相同。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