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新国画——中国画不得不进行的改造

杭春晓/文
2010年12月07日 09:51:50  来源:雅昌艺术网

于是,国画写生成为建国后国画改造的一条重要途径。从1953年开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便多次组织画家到北京近郊各风景名胜点写生;1954年,吴镜汀、惠孝同、董寿平、周元亮、王家本去黄山写生,6月9日,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召开“黄山写生座谈会”,参加写生活动的画家以及徐燕孙、胡佩衡、吴一舸、陈少梅等出席了会议;同年9月19日,“李可染、张仃、罗铭水墨写生画展”在北海公园悦心殿开幕,展出了他们5月赴无锡、杭州、苏州、富春江、黄山等地所作的80幅写生作品;1955年10月23日,由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举办的“写生习作展览会”,在北海公园道宁斋开幕,展出了50多位画家一年来深入生活的写生作品115件;1955年12月21日,中国美协举行“写生习作观摩会”,其中便包括了吴镜汀、秦仲文、罗铭、陶一清等国画家,到秦岭、丰沙线和京郊红星集体农庄所作的写生作品; 1957年1月18日至2 月10日,由北京市文化局美工室举办的“写生展览会”在北海公园举行,这些写生作品反映了一年来会员下厂下乡体验生活、到基建工地和风景区写生的成果,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急剧变化。

应该说,建国后的北京中国画界,以写生反映现实生活逐渐成为主流,伴随着大量代表新时代需求的作品被创作,国画改造也逐渐走向深入,成为新国画得以实现的基础方法之一。此后,中国画的发展主流由文人画表现自我、书写意趣,转而表现新的社会生活,直至讴歌新时代,完成了艺术功能观上的根本改变。于是,伴随着此后运动迭起的年代,中国画家以满腔热情紧跟时代潮流,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到大炼钢铁、吃饭不要钱、工人不要计件工资等新内容,不断地成为中国画自我嬗变的题材、对象,甚至是政治图解的工具。而这一切变化得以完成,正是取决于国画写生运动带来的技术与方法上的改造。

[1] 徐悲鸿《新中国画建立之步骤》,载王震、徐伯阳编《徐悲鸿艺术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2] 蔡若虹,《关于国画改革问题——看来新国画预展以后》,载《人民日报》1949年4月22日。

[3] 江丰,《国画改造第一步》,载《人民日报》1949年5月25日

[4] 王朝闻,《摆脱旧风格的束缚》,载《人民日报》1949年5月26日

[5] 徐悲鸿,《漫谈山水画》,载《新建设》1950年第1期

[6] 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7] 洪毅然,《论国画的改造和国画家的自觉》,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8] 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9] 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10] 参见《北京中国画画家的意见》,载《美术》1957年06期

[11] 参见方增先,《斥右派分子的“中国画不科学论”》,《美术研究》1957年第4期

[12] 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载《美术》1954年08期

[13] 邱石冥,《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的意见》,载《美术》1955年01期

[14] 秦仲文,《国画创作问题的商讨》,载《美术》1955年04期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