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与灵魂 对中国物质主义的神学思考
同样,中国基督徒不以消费主义的态度对待物质世界而是把自己看成是物质世界的管理者,更不以享乐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肉身而是将其当作承受永生上帝的殿。他以仆人的心为上帝的荣耀管理外在的物质世界与内在的肉体生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基督徒作为仆人的忠心而不是贪心。“在信徒仍作为少数‘信仰群体’的中国现代社会中,其使命首先……应以‘仆人’身份去服务于社会,即以服务精神来发挥光和盐的作用,体现基督徒的人生质量和意义。”同样,基督徒作为仆人的忠心,还包括对自己的肉体生命的管理,使肉体生命的生存在彰显和动物的差别的意义上显明其创造者的荣耀。
3.实利主义与现世主义的认识论
3.1什么是实利主义?
只强调当事人的现实的权力的获取与利益的占有,这就是实利主义。至于获取这种权力的手段是否具有正当性,至于这种利益是否侵害了他人,是否关涉到大多数人的幸福,这已经不重要。在实利主义者看来,凡是能够给自己带来肉体生命的今生荣华、物质财富的增长积累的人就是好人、公义的人,相反就是恶人、不义的人;凡是对自己有益处的事情就是正当的事情。他从唯我中心的立场评价世界以及人生。在宪法带有钦定性质的地方,在其没有承诺私权神圣性的国度,怎么能够在根本上使人遵从依据这种宪法制定的各种法律?怎么能够保证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不越出界限互不干犯呢?实际的情况是:在强权正义的社会逻辑支配下,在权利无界线的地方,强权就代表着公义,强权即是权利的边界,强权的持有人才是最后的法官。
实利主义把现实权力的拥有和物质财富的增长当作人看待世界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根源上,实利主义和极权主义、物质主义存在内在的关联。事实上,在享有权力的集团内部,实利主义乃是有权者用来衡量人的基本价值尺度。而物质财富的多少,不过是这种尺度上的刻度与工具。无权者可以没有权力,但是,不能没有财富,不能没有对物质的占有,否则就只有沦为社会边缘中的边缘群体。实利主义者为什么追求现实的权利,因为一切权力与利益都处于人治的分配状态,而宪法没有在根本上承诺它们自身以合法性及绝对有效性。
实利主义差别于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由边沁、密尔等发展出的一种现代伦理学说,认为行为所产生的快乐、幸福与痛苦、邪恶的结果决定着它的正当与错误。“一个人应该选择的道德上正当的行为,是在所有能选择物中可产生最大的愉快最少的痛苦的行为。”“功利主义者(源于拉丁语utilis,意为‘有用’)相信,我们应该做能产生最大限度福利的一切事情。在哲学上,它是唯行为后果论的一种形式,以意欲的结果为幸福。近来,功利主义者分化为两个阵营:行为功利主义者和规范功利主义者。行为功利主义者希望把每一个体行为所产生的幸福达到最大限度,而规范功利主义者更关心选择最佳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他们常常断言,他们因此而避免行为功利主义者的鲁莽结论:目的规定手段。)……作为结果推论主义的一种形式,功利主义者常常招致与之对立的反对意见。但是,更多的反对意见尤其适合于功利主义者的道德理论。他们集中在如何相信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这一问题上。第一,难以知道怎样测定幸福与福利。比如说,如何权衡一小时创造性写作所产生的快乐和一小时看电视所产生的快乐?关节炎带来的痛感与不幸婚姻带来的痛苦,何者更坏?第二,即使我们有办法量化幸福,我们也确实应该努力保证平等地分配幸福。50%人口狂喜而50%的人口极其痛苦的社会比起既不狂喜也不痛苦的社会更少为人所求。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追求快乐的最大数量,而不关心其分配,那么这种思考就毫无意义。”功利主义者关心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问题在于如何确立社会的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尤其在极权社会,少数有权者完全可以借助大众媒介把自己宣传成大多数的代表,他们的幸福就是大多数人的幸福,也是最大的幸福。不过,功利主义者除了注重个人行为的最多快乐最少痛苦外,毕竟还在理论上关注社会的大多数,尽量照顾社会大多数人的正当而合理的权利。
3.2什么是现世主义?
现世主义不同于世俗主义。后者认为世界的世俗化是通过基督教本身的精神来实现的,换言之,没有基督教在社会中的广泛认信,所谓的世俗化只是一种现世主义。“世俗化并不是一个与神圣或基督教相对立的概念,相反现代社会产生于并吸纳了基督教的基本精神,神圣与世俗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只有用辩证的眼光才能真正看到世俗社会是如何运用和发挥基督教的思想与逻辑。一方面它成功地将宗教逐出了公共领域,另一方面它却以宗教般的魅力深植人心。正是基于这种思维,我们才可能进一步分析出资本主义如何宗教化,或者说资本主义是如何实现一个‘世俗化宗教’的价值和目的。”“换言之,资本主义并不与宗教对立,它本身即是一个宗教,资本主义的优越不在于它的‘非宗教’性,而在于它将自己变成了宗教,比基督教更具有神学性的宗教。”世俗化作为资本主义的特殊现象,发生在其经历过基督教的全面洗礼之后。事实上,中国社会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不仅基督教而且一切宗教都未曾在公共领域取得主动的地位,更何况在以政治代表或取代宗教(政治赋予宗教在社会里以合法性,极端时期便出现政治完全取代宗教的现象)的政治逻辑的支配下,中国社会是否存在公共领域乃是一个有待反省的问题。这有中国教会在1949年后不断适应政治化的行动的印证。所以,我们只能称目前中国大陆的这种以人的现世生存为中心的现象为现世主义而不是世俗主义。它在根本上排斥基督教之类的宗教生活。因为,宗教或多或少都有超越现世的价值取向与信念预设。基督徒生活在世界而不属于世界,生活在今世而不属于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