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走向文化“主体”的女性艺术
2,转向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
傅晓东对老工业基地废址的幻想,孙葛对克拉马依油田的“记忆”,徐晓燕对“大地”生态的忧患。以不同形式揭示人类生存与自然之间的生死存亡的关系,寻求着在文明进步中如何来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的答案;而雷双的“向日葵”,石丹的“荷”,李江峰的“自然万象”是一首首生命的颂歌;陈淑霞的“虚实两境”,实现了在喧闹焦躁的现实世界中守护着心灵的纯净;诗迪的“天水无居”展现那无限壮阔、幽深的宇宙空间,让个体生命追寻那生生不息的宇宙无穷轮回的永恒……。她们从人类与自然的生存矛盾中感悟生命,敬畏自然。在艺术中实现对个体生命有限的超越。
3,直面人生,走向更为广阔的公共文化空间,关注人与社会、在冷峻的理性思考中投注着热烈而深切的人文关怀。
叶南的油画,粗壮有力凝重的造型,饱含着忧患意识;刘彦工笔人物画,对时弊嘻笑怒骂辛辣的抨击以及对人类灾难的关注;齐鹏的水墨画对当代人格的犀利剖析;崔岫闻、陈庆庆、陶艾民、以装置或行为艺术或影像作品,从各种角度进行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时弊的批判。孙玉敏简练的笔线中刻画出的刚毅的巾帼英雄,陈亚丹、孙贤陵、李九红合作的《金陵永生》彰显着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她们的作品,让人所感悟到的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女性内心充满了人性的关爱,深重的忧患意识,饱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其表现的艺术语言,充满了阳刚之气,作为审美范畴的“阳刚”,并非男性艺术的“专利”,女性艺术未必不阳刚。作为一个完美的“人”必然刚柔相济,《易经》也辩证地表达了只有在阴阳之间相依转化的历程中,才产生了出更具活力,涵义更为丰富多采的万事万象。女性艺术也在互为转化中呈现多姿多彩的风情,表现出了一种自信和自由的女性精神。
那么,70后、80后的宝贝们,被称为“新人类”、“卡通一代”、“新新人类”、“后人类”,,她们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在日趋国际化的信息时代渐趋成熟,她们在前所未有的自由的艺术空间里,艺术创作如同“游戏”那样自由自在,她们的艺术倒更逼近当代艺术以“游戏”为特征的潮流,艺术家与观赏者在放松自由的心态中玩艺术。一起获得情感和精神的释放。川美的女娃们,借着动漫的资源,在绘画中虚拟着自己的想象世界。王田田和杨缨,又都有在海外学艺的经历。她们以跨文化的视角,在作品中既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又有西方文化的理念,以别开生面的形式语言表达了一个当代青年的文化观念。年轻的女艺术家,正在以她们天真、浪漫的想象力,她们的艺术既色彩斑斓又有素朴自然的生机,建构起一个属于她们真正自由的艺术世界。
中国女性艺术的百年风云路,从文化边缘走向文化主体的历程是与中国社会进程同歩而行。她们从“女性的觉醒”到“女性艺术的自觉”再到“走向自由的女性艺术”,实质上说明了女性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马克思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是人类的特征。”而作为最具创造性的艺术,不正是最能体现人的自由的本质吗?在当今全球化的文化多元化的背影下,跳出“二元论”的性别定式思维,走向开放的、多元的两性观念,还人一个自由的本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女性艺术探索的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