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走向文化“主体”的女性艺术
二,女性艺术的自觉
新时期以来,女性在艺术中摆脱“共性”寻找“自我”过程中也找回了“女性”。80年代是艺术中女性意识苏醒的时期;90年代是艺术中女性自觉的时期。
1,80年代,女性意识的苏醒
80年代的女画家的艺术状貌可概括为“四世同堂”的格局:一为稳定型的第一代,这是跨越几个时代进入古稀之年的老画家,她们有的师承渊源,有的出洋留学,基于学养的深厚,深谙艺术的真谛,在时代的进程中,自信地经营着自己的艺术园地;二是转换型的二、三代,其中包括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画家,她们在单一艺术教育模式中所形成的单向艺术观念中失落了艺术中的“自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她们和自己的学生,即第三代的“知青”画家共同面对艺术大门打开后风云而入的种种艺术思想和千奇百怪的艺术形式,如何寻找自己艺术的发展之路,这两代人可以说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三是开放型的第四代,她们在改革开放的转折时期走进了画坛,在原有的学院教学基础上又接受着西方艺术流派的种种影响,她们中有的以独特的女性视觉和方式创作出具有女性主义内涵的艺术作品,成为90年代与公众艺术拉开距离的标志性的女性话语。
四代女画家,因所处的时代、艺术环境之不同,致使她们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调整自己艺术的价值目标,开始新的探索,各自都作出了努力,虽跨步有大有小,但共同的特点是:她们在寻找艺术中失落的“自我”过程中,也认识了女性“自我”。这是艺术中女性意识苏醒进入自觉的时期。如今,第一代的女画家绝大都已不在人世了,而80后的女艺术家已成长,这自由的第五代,她们在完全开放的艺术环境中无拘无朿地自由创作,以多姿多采的风貌亮相画坛。这五代女性艺术家,谱写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女性艺术的灿烂华章。
2,90年代——走向自觉的女性艺术
中国女性艺术是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同步发展的,在走出“男尊女卑”传统意识的樊篱,摆脱“男女都一样”的“共性”模式,在寻找失落的女性自我中,她们经历着对自己作为当代女性的确认与超越,并交织着对男性世界的认同和排斥;交织种种内心矛盾和精神困惑。她们在矛盾与痛苦的自我挣扎奋斗中,都以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强化,从而超越男性传统文化艺术的定式思维脱颖而出。
90年中央美院女生举办的“女画家的世界”,吹响了女艺术家闯世界的号角。她们用学院给予她们的写实技能,创作出了具个人特色的艺术语言,以新颖的视觉效果为人耳目一新,她们中有的作为“新生代”的标志性人物脱颖而出。其后“塞壬工作室”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女画家,受西方女权主义的影响,关注女性自身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以及生命价值,探索以“别样”的表达方式超越了公共语言模式,由此拉开了女性主义艺术的序幕。经历了世妇会期间的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各种规格的女性艺术展的“总动员”,到98年《世纪·女性》艺术大展的开幕,宣告了女性不再是一个“失声的群体”,女性不再是一个被看、被说、被画、被赏的文化的客体或是文化的“宠物”,而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文化的主体,是与男性一起创建未来新文化的主力。女性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含义和美学价值成为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此女性艺术开始了从文化的“边缘”走向文化“主体”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