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周宏兴教授与大理天然石画结厚缘》出版时
本网讯(记者:小溪)《周宏兴教授与大理天然石画结厚缘》一书即将由云南省出版社出版。作家、艺术评论家席小平为其写序。
写在《周宏兴教授与大理天然石画结厚缘》出版时
“奇石文化”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
何为奇石?其实答案很简单,奇石就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观赏石,奇者异也,有别于一般者为“奇”,指的是天然形成,经过大自然洗炼、雕琢,独特的,色彩鲜艳且石质细腻,纹理图案优美,具有观赏性、有收藏价值、美学价值极高的石品,均可称为奇石。
我国自唐宋以来,历代奇石雕刻、石画艺术非常发达,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这样的艺术创作、艺术鉴赏、艺术收藏,人们从各个方面展示社会和生活、展示伟人和英雄,展示帝王乃至神仙,从而逐渐演变出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寄托和向往。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美好未来,向往美好希望。进而使奇石文化逐渐演变为纯朴、坚贞、美好、崇高的精神象征。
海内外久负盛名的天然大理石画,是享誉世界的赏石品牌,是东方奇石之花,其位列“中国四大观赏石名石”之首。一千多年以来,大理石画一直就是大理国和云南地方政权向中央王朝进贡礼品中不可或缺的贡品。而历代大理石画与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皆是帝王将相、绅士、贵族、文人墨客、商贾厅堂、书房的必备之物。在作为贡品及达官贵族、文人墨客把玩与收藏珍品的过程中,“大理石画”渐渐被赋予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并具有了很高的审美和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
周宏兴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著名教授、国学大家,是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作家、诗歌评论家、教育家、书法家,是当代指隶书书法的创始人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是赏石艺术的大收藏家和鉴赏家。周宏兴教授穷尽一生苦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在中国现当代文化、文学与诗歌,古今书法篆刻与碑帖领域涉猎广泛,研究成果、学术成就丰硕,著作等身,建树显赫,学生50万,高徒满满,桃李遍天下的智者、尊者、处处受人爱戴和敬仰的老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挖掘祖国文化艺术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提升奇石、观赏石、大理石文化艺术价值,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艺术共享、财富共享的大人文观,他开始研究开发和收藏天然奇石和大理石画。数十年来,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处处留下了他含辛茹苦、乐此不疲的身影。他踏崇山峻岭,入江河湖海,迎着万家灯火,走进千家万户。如他自己所述,每一幅石画都寄托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一往深情,和作为炎黄子孙儿女般的一颗赤子之心。体现了他对自然、天道,对哲学、文化、艺术,对人生、理想、精神境界的理解与追求。是其生命的精神升华,是其生命质量的提升与延续。
他成批的收藏大量精品石画,并运用自己丰厚的文化艺术修养融合和开发提升作品的层次、格调和境界,“石画三千皆神韵,感天动地美无垠”。
他建立藏石馆、赏石珍宝馆、周宏兴大理石画珍藏馆、以国家博物馆的建筑规模创建五千年文博园周宏兴三大艺术馆、“周宏兴天然大理石画珍宝馆”。他在全国政协礼堂创建展示大理石画的“美石艺术珍宝馆”。他多次帮助石农、石匠、收藏家、鉴赏家、外国朋友,为他们鉴赏、题字、题词。他一次再次、多次的在北京、在全国举办奇石、大理石画学术研讨会、大型展览。他出版天然大理石画珍藏集,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超大型首发式,其取得的社会影响和文化艺术传播效果可想而知。从而将奇石、大理石画在新的年代、新的时期赋予了新的生命、新的内涵、新的精神、新的使命。可以说某种意义上有力地推动了奇石、大理石文化事业与产业在大理市、云南省,在全国乃至国际的有效传播和向前发展。
2004年,中央电视台主办并评选全国十大魅力城市,参选的标准就是要求参评单位必须在历史、文化、城市风貌、独特物产的文化含量等方面具有领先的条件。9月18日是全国直播日,由于当时大理市准备的作品不够充分,很可能会因此失去机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当时大理市的领导们都非常焦急,突然有人建议求助于周教授,他欣然答应,并从自己的收藏中精选了三幅国家级珍品。1、《情醉秋山》2、《神鹰图》3、《远古大山幻美女》。这三幅作品是经他反复挑选,反复文化磨合的顶尖作品。当天晚上一经播出,就震惊和陶醉了许多的观众,也陶醉了所有的评委。其作品的高度、格调远远超出了兄弟单位参评作品的艺术水平,助其大理市一举拿下“全国十大魅力城市”,自己也被授予“大理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段值得永远牢记的美好回忆。
近日,欣闻《周宏兴教授与大理天然石画结厚缘》一书将由国家名家收藏委员会云南分会、全国最佳魅力城市大理杨淦大理石博物馆编辑、由云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周宏兴教授的学生,我为恩师的精神十分感动,也为已经八十七岁高龄却一波又一波出成就的老师感到十分的欣喜与荣幸。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艺术传承万代,艺术造福国家与人民。《周宏兴教授与大理天然石画结厚缘》一书的出版,必然使更多的奇石、大理石画的爱好者、收藏家、赏石家更紧密地携起手来,让更多人们了解和认识这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从而激发起更多的人们共同发扬光大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美好,丰富多彩的流芳千秋万代。
依然是那句话:地区的,必是民族的,民族的便是世界的!文化永恒,艺术永存!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原总编辑
北京大学李可染艺术研究会艺术总监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组委会原常务副主任、艺术总监、艺委会主任
中国赏石文化研究院院长
席小平
2022年3月于北京清华园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