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投机“进军”国际市场
作者:李铁
“我在晶体学这一领域的研究已超过40年,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我感到,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大了。”最早揭露井冈山大学两名讲师论文造假事件的荷兰教授斯派克这样感叹。
这确实难为了洋教授,他们实在无法理解,世界上居然冒出这样一群“科学家”,搞科学研究既不为探求新知,也不为专利等商业目的,更不为万古流芳,甚至不为了获得同行认可,而纯粹就为了在SCI刊物上发论文,用来拿奖金、评职称。为此他们或者造假,或者钻空子,投机取巧。
衡量一个科学成果的价值,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标准复合评价。但如果学术行政化了,就必须将这些不能简单量化的东西强行量化,依照这些量化的结果从上至下分配学术资源。这样一来,一切学术活动的价值,既不由社会来评价,也不由历史来评价,更不由教授同行来评价,一切只为这些量化的东西,只为搞出政绩让领导满意。荒唐事随之而来。
在自然科学领域,SCI标准是学术行政化体系下最时髦的一个标准,因此,在中国,一个一切为了SCI、一切围绕SCI的“科学家”群体诞生了,堪称世界科学界的一朵奇葩。甚至有人把他们称为外星物种,近年来强势入侵世界科学界,改变了一直稳定的生态。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着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作者注)
井冈山大学的SCI英雄们
2009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E分卷(被SCI收录)在其网站上公布,中国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讲师钟华、工学院讲师刘涛,两年内在该刊物发表的70篇文章存在造假,一次性予以撤销,并将该校列入黑名单。文章还表示,调查工作仍在继续,问题论文数量可能继续攀升。一次撤销70篇论文,在国际科技期刊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造假是硬伤,铁板钉钉,被抓住了也无话可说,然而,由井冈山大学事件而暴露出的另外一些为发SCI文章而钻空子、投机取巧的做法也同样值得关注。
此次被揭露论文造假的讲师刘涛,原本专业是工科,为什么去化学期刊上发表文章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投机取巧,这样搞很容易发论文,而且算SCI成果,在中国的学术行政化体系中,这可以用来赚奖金、评职称。
据方舟子介绍,即使不造假,这样的文章也很容易弄。《晶体学报》E分卷其实只是一个小分子晶体数据库,在那里发的“论文”一篇只有一页,只是一篇实验记录,一般提交两三周后就能发表,门槛很低。斯派克教授证实:“目前,研究者完全有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收集衍射数据、解析并细化晶体结构,然后将相关数据发给《晶体学报》E分卷发表。”测一个新的小分子晶体结构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只是到后来,井冈山大学的两位讲师连这几个小时都懒得花了,直接造假。
虽然这份期刊是属于SCI收录的范围,但影响力微乎其微,2008年它的影响因子只有0.367(化学类平均影响因子在9左右,如果以影响因子来衡量,平均水平的一篇SCI论文就相当于250篇这种文章)。